國美館國家語言視覺藝術體驗營 8月熱鬧開桌
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
臺灣的辦桌文化,既是地方人情味的展現、也是凝聚社群的熱鬧風景。今年,辦桌不只在街頭巷尾,也會在國立臺灣美術館內熱鬧展開!孩子們將化身小總舖師,端出的不是一般菜色,而是用畫筆、肢體、臺語共同創作的藝術饗宴。國美館今(4)日指出,營隊分為探索場、進階場2種語言程度,即日起持續接受報名中。目前探索場囡仔組、少年組梯次已額滿,進階場梯次剩餘名額也有限;有意報名的兒少學員,趕快把握最後名額,踴躍參與這場融合藝術與語言的獨特旅程。
由文化部主辦、國美館執行的「國家語言視覺藝術體驗營」已邁入第3年,今年活動以「藝術ka辦桌」為主題,將於8月7至10日、8月27至30日期間熱鬧展開,共規劃8梯一日營,針對不同年齡層與語言能力設計課程。尤其3年來累積的好口碑,讓營隊訊息一出,就受到包括臺語家庭與社群在內、許多家長與兒少的關注,自開放報名以來即獲得熱烈迴響。
而延續前2年的創意精神,這次營隊以「藝術ka辦桌」為主題,從國美館館藏作品出發,帶領孩子探索藝術與日常的連結,透過畫作欣賞體會生活中的美感,進一步把觀察轉化為創意,與團隊夥伴攜手策劃屬於自己的「藝術辦桌」。
營隊中精選多幅描繪臺灣常民生活與在地風景的作品,例如蔡庭歡以小豬一家團圓圍桌吃好料的〈豬事平安、福滿團圓〉,展現多樣菜色和吃桌菜時的溫馨氣氛。
陳國展〈收桌〉捕捉辦桌後廚房幫手「水跤(tsuí-kha)」收拾桌椅用具,呈現宴席結束後的獨特景象;再串聯袁金塔〈迎神賽會〉描繪「迎鬧熱」時熱鬧滾滾的盛況,呼應辦桌文化與信仰慶典的緊密連結,帶領學員感受多元的藝術風格與地方生活的交織。
這次課程設計由國美館、承辦單位畸零地創造,和長期深耕戲劇教育的斜槓青年創作體共同策劃,以藝術作品欣賞為核心、肢體與戲劇為媒介,由演教員帶領孩子們在沉浸式語言環境與劇情引導中、自然學習臺語和豐富藝術,不僅運用臺語描述畫作,更進一步用肢體詮釋畫作中故事與構圖。
從藝術導覽、閱讀、聆聽到創作,一步步化身小總舖師,揮灑想像力與創意;最後在戲劇表演中展現一場「上鬧熱、上豐沛」的藝術辦桌!
營隊分為探索場、進階場2種語言程度,即日起持續接受報名中。目前探索場囡仔組、少年組梯次已額滿,進階場梯次剩餘名額也有限;有意報名的兒少學員,趕快把握最後名額,踴躍參與這場融合藝術與語言的獨特旅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