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王品、築間、饗賓、潮港城如何避免「內耗」?台灣餐飲集團化的生存關鍵

食力 foodNEXT

發布於 10月02日16:00 • 食力FoodNEXT

台灣餐飲市場已突破兆元規模,在這片巨大的版圖中,如同我先前專欄文章提到,餐飲集團化已經成為顯學。近期未來流通研究所更發佈了台灣餐飲業產業地圖,無論是王品、築間,還是饗賓、潮港城,各大集團手上少則五個、多則十幾個品牌,每年都在不斷擴張、推陳出新。表面上看來,品牌愈多愈強大,但實際上,如何避免品牌之間「內鬥」而產生互相稀釋,才是真正的管理關鍵。這場戰爭,不是單純的展店數字比拼,而是誰能在多品牌操作中,找到協同與差異化的平衡點。

王品的品牌再造:從「同質化疑慮」到「價值鏈重整」

王品集團曾是台灣餐飲的領頭羊,2023年營收重回200億元大關。旗下擁有石二鍋、青花驕、聚火鍋、夏慕尼、西堤等不同品牌,涵蓋火鍋、牛排、西餐。問題在於,品牌雖多,卻曾一度遭遇「消費者分不出差異」的困境:青花驕與聚火鍋價格帶接近,消費者只覺得「都是王品的火鍋」;西堤與夏慕尼定位模糊,甚至在社群上常被拿來比較。

這幾年,王品逐步修正策略。開始針對品牌進行「價值鏈重整」,例如強化石二鍋的平價鍋物定位、青花驕則專注在「麻辣精品」路線,讓品牌各自找到清楚的「舞台」。雖然轉型過程仍有挑戰,但可以看出王品不再追求品牌數量,而是更重視品牌之間能否互補。更值得讚許的是,王品透過精密經營管理,更能快速地收掉測試不佳的品牌,這果決點的設定是相當令人敬佩的。

築間的擴張力:共享資源的極致演繹

如果要談台灣餐飲集團的快速擴張案例,築間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家。短短數年,全台展店數突破200家,品牌橫跨火鍋、燒肉、酸菜魚、牛肉麵,進入百貨與街邊市場。

築間的成功關鍵在於供應鏈整合與資源共享。例如高單價的牛肉部位,可以被拆分到不同品牌:頂級品項進入「绘馬別邸」這樣的精品品牌,中價位則放到「築間火鍋」,邊角料與大宗部位則能進入「燒肉 smile」的套餐。這種「一頭牛吃乾抹淨」的做法,讓成本效益被發揮到最大。

除了食材,築間在中央廚房、教育訓練、廣告投放上,也採取集團化策略。一支廣告可能同時替旗下多個品牌建立能見度,一個訓練體系能讓服務人員快速適應不同品牌的氛圍。這就是築間的強項:用「共享」換取速度,達到規模經濟。

挑戰在於,當品牌線過多,如何讓消費者感受到差異?這需要更細緻的品牌故事與場景設計,否則容易讓消費者覺得「好像到哪一家都差不多」。但不可否認的是,築間在資源運用與展店速度上的能力,已經是台灣餐飲市場的一個現象級案例。

饗賓:吃到飽的王者,用場景差異化,打造品牌護城河

饗賓餐旅的策略則相對「精準」。旗下擁有饗A Joy饗食天堂、開飯川食堂、果然匯、真珠等品牌。饗A Joy打入全台灣最頂奢的吃到飽天花板,開在101的大視野搭配奢華食材。饗食天堂主打聚餐buffet的歡樂無負擔選擇,開飯川食堂則聚焦家庭聚餐的川菜風味,而果然匯走向素食健康市場。

這些品牌之間,幾乎沒有重疊,反而形成互補。消費者可能平日去開飯川食堂、周末家庭聚餐去饗食天堂,當想追求健康飲食時就選擇果然匯。這樣的「場景切割」,讓饗賓避免了內部互搶。2025年,集團營收目標120億元,也預計在2028年挑戰200億大關,在集團化競爭中仍穩步成長,證明了差異化策略的有效性。

潮港城:區域深耕的另一種解法

來自台中的潮港城,與上述集團不同,它不是用「全台複製」來擴張,而是深耕區域市場。旗下餐廳橫跨婚宴會館、海鮮餐廳、港式飲茶,甚至有大型合菜餐廳。這樣的佈局雖然不像王品、築間那樣快速擴張,但卻在區域市場形成了「全場景鎖定」:無論是婚宴、家庭聚會、還是商務宴請,潮港城都有品牌能對應。

這種「區域垂直整合」的策略,雖然難以快速全台複製,但在在地市場的黏著度極高,也是一種差異化經營的路線,可以說是一方之霸。

餐飲集團化避免內耗的三大關鍵

1、價格帶切割清楚

消費者在選擇時,必須能立刻分辨「這家是平價」「那家是高端」。一旦價格帶重疊,就容易讓消費者感到混亂。

2、品牌故事鮮明

差異化不僅僅在菜色,而是要有清楚的品牌故事。像饗賓的果然匯,不只是「素食 buffet」,而是「健康+儀式感」的消費理由。

3、體驗設計拉開差距

餐廳不只是吃飯,還包括裝潢氛圍、服務方式、用餐流程。體驗差異愈大,品牌之間的互補就愈強。

全球餐飲集團化的借鏡

台灣餐飲業逐步走向集團化與資本化之際,或許我們可以借鏡其他更早開始餐飲集團化國家的經典案例,我認為有幾個不錯的借鏡:

日本Skylark集團:用文化去區隔溝通

日本知名的連鎖餐飲集團Skylark,旗下品牌包括Gusto(洋食)、Bamiyan(中華料理)、Jonathan’s(家庭餐廳)。雖然都是「家庭餐廳」框架,等於是在描繪同一種用餐樣態近似的價格帶,但各自代表不同的餐飲文化,用餐飲文化去做清楚切割消費理由。這讓Skylark在日本擁有超過3,000家店,是典型的多品牌協同成功案例。

美國Darden Restaurants:用菜系去強化定位

擁有Olive Garden(義大利)、LongHorn Steakhouse(牛排)、Cheddar’sScratch Kitchen(美式餐廳)。它的策略是「同樣是casual dining,但不同菜系滿足不同心智」。Darden年營收突破100億美元,證明多品牌不是數量遊戲,而是「心智定位」的拼圖。

美國Brinker International:供應鏈整合強者

旗下有Chili’s(美式墨西哥)、Maggiano’s(義式)。Brinker的策略是讓品牌在菜系上清楚切割,並共享後端供應鏈。這與築間的做法類似:共享採購降低成本,但品牌面對消費者時仍然差異化。

韓國CJ Foodville:矩陣出口

擁有Bibigo(韓食)、Tous Les Jours(烘焙)、VIPS(牛排館)。CJ Foodville的做法,是把韓國在地飲食文化輸出到海外,形成「品牌輸出矩陣」。這對台灣集團也有啟示:未來要走向國際市場,必須在品牌定位上更清楚,才能具備輸出的可能性。

品牌數量不是勝負,差異化才是核心

餐飲集團之間的競爭,不是「誰的品牌多」,而是「誰能讓每一個品牌都活得有意義」。王品正在進行品牌去重,築間透過共享資源快速擴張,饗賓用場景差異化建立護城河,潮港城則靠區域深耕鎖定在地市場。在兆元餐飲市場的版圖裡,消費者不會在乎你有多少品牌,他們只在乎:這個品牌能否在我需要的場景裡,給我最清楚的理由去選擇它。期許台灣餐飲業持續向海外輸出,避免在這2,300萬人口網內互打,向全世界食客展現台灣餐飲業的硬核心與軟實力。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如何掌握消費者關鍵接觸點?從5A消費者旅程分析看王品、饗賓、鼎泰豐勝出要素!
自助吧不是吃到飽的噱頭!築間幸福鍋物如何精準控成本、回客率飆破7成?
誰是下個餐飲成長黑馬?六角集團、御嵿國際、路易莎靠併購、代理與海外布局打開成長缺口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特展作品遭志工誤認髒汙擦拭 基隆文觀局致歉

中央通訊社
02

苗栗公園驚見525萬金條、10萬現金!失主身分曝光

民視新聞網
03

健保補充保費將大修!三大變革擬116年上路 股利利息改「年度計算」衝擊480萬人

NOW健康
04

洗菜別再加鹽!譚敦慈揭「最神1招」 蟲卵、農藥全清光

三立新聞網
05

【圖解新聞】搶吸普發現金客戶 各銀行抽獎送錢狂加碼

LINE TODAY
06

日本超紅失眠救星「無羊枕頭」美式賣場開賣 醫:非人人適合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