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連三月「入不敷出」 終結 6月淨流入逾626億元
壽險業終結連續三個月「入不敷出」,根據保發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6月壽險總保費收入2,581.4億元,保險總給付1,954.6億元,有626.8億元淨流入;今年上半年壽險總保費收入13,181.1億元,相較總給付達13,012.5億元,上半年現金淨流入168.6億元。
不過,6月保險給付件數創下今年新高,顯示民眾保單解約潮居高不下,壽險公司仍須謹慎面對。
保發中心數據顯示,在連續三個月給付金額高於保費收入後,6月總保費收入衝高至2,581.4億元,保險總給付1,954.6億元,出現626.8億元淨流入,但6月保險給付件數達519.8萬件,為今年新高。
今年上半年壽險保費收入累計13,181.1億元,總給付達13,012.5億元,上半年現金淨流入168.6億元;上半年保險給付件數達2808.9萬件,較去年同期增加67.8萬件。
壽險業高層分析,從數據上來看,民眾「解約潮」並未減緩,之所以保費收入大於總給付,主要是因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大幅增加所致,加上壽險公司去年銷售很多兩年繳、三年繳的短期商品,也助長續年度保費,因此近年來入不敷出的情況可望陸續減緩。
但壽險業高層示警,壽險公司未來可能不會就此一帆風順,未來仍要面臨二大問題。
第一,市場預期聯準會9月降息,看好保單銷售動能,但「經濟不景氣」是一個潛在問題,包含川普關稅、新台幣匯率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台灣傳產業甚至是各行各業,甚至影響民眾購買保單意願。
第二,保險總給付金額大致可分為兩部分,「解約金」與「生存還本、滿期金、理賠」等,占比通常是六比四,近期有越來越往七比三靠近的趨勢。
其中解約件數短時間內較難減少,主要是因民眾購買的短年期商品到期後,轉投定存、債券、ETF等,也有經濟不景氣缺乏現金流的因素。
而在醫療理賠方面也只會越來越多,主要是因為新型醫療法進入後,提高理賠金額,因此壽險公司仍須謹慎面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