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鬧火箭荒!衛星國家隊搶光發射資源 上海千帆成孤兒恐輸掉太空競賽
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的SpaceX星鏈衛星系統已發射8000顆低軌道衛星,占全球現役衛星的3分之2。中國雖加快打造國營企業的「國網」星座與星鏈抗衡,但地方支持的「千帆星座」卻因此面臨無火箭發射衛星的窘境,可能因此錯失競爭良機。專家分析,中國欠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是關鍵瓶頸之一。
南華早報6日報導,中國於2021年成立國營企業「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China SatNet,簡稱星網),負責建構一個具備軍事功能的巨型衛星星座,名為「國網」(Guowang)星座。中國為了加速推動「國網」計畫,預定在10年內建構出由1.3萬顆衛星組成的星座,因此正加緊掌控火箭發射資源,導致其他衛星項目陷入停滯。
「國網」被視為中國版星鏈(Starlink),在過去一周就已經發射了3批衛星,速度遠超過去大約每2個月才發射一批的節奏。這幾次的發射動用了3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Long March rocket),讓「國網」在軌衛星總數達57顆,顯示出全國動員的態勢,以確保該項目獲得所需發射資源,維持進度。
與此同時,由上海市政府支持的「千帆」(Qianfan)星座計畫部署1.5萬顆衛星,目前已成功送90顆衛星入軌,但在國有火箭資源變得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自3月以來卻未再有新發射。「千帆」目前正轉向民營火箭公司尋求協助。7月下旬,「千帆」背後的上海垣信衛星科技公司發出今年第2次火箭發射招標,以進行7次火箭發射來部署94顆衛星,要求必須在明年3月部署完成。這筆合約價值約14億元人民幣。
其中一個方案是,每次發射10顆衛星,需使用曾成功飛行過的火箭,並具備將至少2.8公噸的載重送入950公里近繞極軌道(near-polar orbit)的能力。目前呼聲最高的競爭者是總部位於北京的藍箭航天,其升級版的朱雀二號E(Zhuque-2E)能將最多4公噸載荷送入較低500公里軌道。
第二個選項是,每次發射18顆衛星,需使用可將至少4.8公噸的載重送入800公里軌道的火箭,並要求火箭公司確承諾在今年底前完成首飛。目前只有少數幾型長征系列火箭能達到這個標準,包括長征6A、8、8A及12號,這些火箭曾支援「國網」與「千帆」的發射任務。至於仍在研發的民營火箭中,藍箭航天的可重複使用重型火箭「朱雀三號」被視為最具潛力,預計今年秋天進行首次試射。
上海垣信衛星科技公司在2月發布的第一輪招標,原本計劃透過9次發射部署162顆衛星,但該輪招標最終流標,因為投標數量未達三家,根據當月稍後公布的結果聲明顯示,該次招標已被取消。
專家指出,千帆遭遇的窘境突顯中國發射瓶頸背後的一項關鍵因素,即缺乏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反觀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每周可執行2到3次的衛星發射任務,而中國至今仍依賴一次性使用的火箭,發射頻率慢;運載能力也較差。專家警告,若中國無法打造類似的可重複使用火箭系統,火箭資源吃緊的狀況恐將持續多年,導致許多野心勃勃的衛星計畫在未來幾年內爭搶有限的發射資源。
顯示全部
留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