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裁台灣8家公司出現後座力 威懾我友盟阻潛艦等技術協助
中國將台灣8家公司列出口管制,專家分析稱,未來友盟國家採購與輸出後續發展後續發展殊值觀察,特別是澳、德、英等可以對台灣提出包括潛艦國造在內的軍事技術繞道協助,同時用於雷達、導彈導引的稀土是否緊縮,後續也有待觀察。
大陸商務9日公告,依據《出口管制法》及《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為維護大陸國家安全與利益,將中科院、漢翔、中信造船、經緯航太、仲碩科技、台船、龍德造船、攻衛等8家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單。
以漢翔為例,雖然軍機業務不受影響,但是必須盤點民機業務影響,並與波音、空巴等主要客戶尋求解決方案,台船則認為,商船供應鏈以日、韓為主,中國占比非常小影響有限。
事實上,在中國有經營業務的公司,在切入軍工市場都相當低調,特別是與中科院合作的廠商,有些隱藏於鄉野偽裝是農舍或普通工作,寧願當隱形的「台灣之光」,也不願意出名和接受媒體採訪。
更有不少業者怕會被對岸關切,有一個特殊案例是軍方先前開標軍用商規無人機時,原本各界相當看好一家無人機廠商得標氣勢極強,但最後並未列入得標名單,讓外界感到一頭霧水和不解。
軍用商規無人機有業者抽腿,洗產地緊箍咒廠商頭痛
據了解,原來是母公司在中國的一家子公司年營收破百億元,就是因為擔心「被修理」進而衝擊公司營收,所以在最後一刻才抽腿,轉攻純民用的無人機市場。
台灣民間對中國此一限制公告,多以影響不大為結論,不過,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稱,其中恐涉及未來這8家企業在對外採購及外銷策略。
周宇平指出,台灣政府在執行國家隊的軍用產品自製過程中,配合美國實施非紅供應鏈,排除中國產製零組件等資安規範要求,在多數民主國家市場策略已成主流 ,但上述制裁公告不應小覷。
業者在受中國公告制裁後,未來在台灣友盟國家採購與輸出恐被波及受到限制,後續發展殊值觀察。
「因為可能涉及在中國友盟國家的市場,未來這些公司在相關產品進出口的問題上,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周宇平稱,多數專家僅探討台灣被中國管制的軍工廠商,未來在國際市場上的被壓制機率將大幅提升。
非紅供應鏈有重中之重,稀土來源可能被緊縮
不只美國關稅戰嚴打「洗產地」,周宇平進一步指出,未來可能將涉及到協助生產的廠商,在後續整個世界國際經貿版圖的壓制。
特別是經溯源產品製程後,所謂限制第三方輸出入的洗產地,將成為難以擺脫的「緊箍咒」,恐會直接影響到廠商打入國際市場時的阻力。
「非紅供應鏈有其必要性,多數民主盟邦也都大力推動。」周宇平提醒,如何有效的降低產製成本、尋找大型與永續的市場訂單,均有層層挑戰,同時維持在地人才的永續經營與國防廠商的資安防護,才應該是政策考量的重中之重。
國防產業專家則指出,中國製裁台灣國防廠商,只要涉及不技轉就不會受到影響,這個動作主要是警告對其他提供台灣軍事技術繞道協助,主要為德國、英國、澳洲等國家。
至於協助提供台灣的技術,包括潛艦國造、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等項目,專家稱,在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關稅大戰中,導致東西市場割裂激化,稀土更是美中談判的重中之重,未來台灣甚至是在取得稀土上,有可能因此受到緊縮管制。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