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釋出農產品、汽車讓步 對美投資4000億美元 換取與日韓相同15%關稅
台美關稅即將揭曉,根據《彭博社》報導,台灣有機會跟日本、韓國一樣獲得15%的「最佳稅率關稅」,外傳台灣政府的附加條件是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根據業界訊息,台積電出一半。不過有另一說法是,台灣將對美國農產品以及汽車關稅讓步,以及對美投資3300到4500億美元,換取與日韓相同的15%關稅。
台灣讓步農產品、汽車以及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換取15%關稅
由於美方開給台灣的條件相當嚴苛,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認為,答應或是不答應這些條件都很困難,對於賴政府來說,將面臨得罪美國和得罪國內團體的兩難困境。
30日《彭博社》報導,台灣有機會獲得15%對等關稅,但因為日本附加條件是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韓國至少投資3500億美元,根據《聯合報》報導,傳出台灣的條件是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另外市場傳出這4千億美元的一半將由台積電負擔。亦有政治高層指出,美方的條件之一是投資阿拉斯加的天然氣管。
不過根據《信傳媒》掌握的訊息,台灣將對美國農產品、尤其是畜產品包括美豬、美牛進口以及基改黃豆標示部分也會讓步,另外對於美國汽車進口的關稅也會讓步,另外將承諾投資美國3300到4500億美元,不過這個金額包括了台積電已經投資美國的1650億美元,以換取與日韓相同的15%關稅。
可能獲得15%關稅,但美國像榨檸檬一樣榨取台灣
幾個月來,行政院派出的談判團隊一直在努力避免被徵收32%的關稅,他們採取雙管齊下的貿易談判策略,承諾增加對美國農產品、天然氣和武器等產品的購買,以減少台灣對美國74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談判本週在華盛頓繼續進行,最後結果即將出爐。
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引述一位熟悉美台貿易談判的人士表示「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正在像榨檸檬一樣榨取台灣」他還說「美方希望在台灣市場開放方面,獲得全部(全面的)利益。」
對美強硬得罪川普,放軟則得罪國內利益團體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在其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8月1日的最後期限就是8月1日的最後期限——它至關重要,不會延長。這是美國的重要日子!!!」
總統賴清德面臨的困境是,如果他拒絕美方提出的條件,得罪川普政府,對台灣來說可能面臨攸關生存的議題,尤其是中國揚言要武力統一台灣,以及2027戰備大限將至。
產業解讀,和政治解讀完全不同
但是如果賴總統接受對美國有利、對台灣不利的貿易條件,可能會遭到國內某些選民或產業的反彈,尤其是那些會因開放市場或讓步而受到衝擊的農民團體、工商團體,而且明年就要面對六都縣市長選舉了。
從產業的角度解讀台美關稅談判結果,和從政治的角度完全不同。一位業者說,「對產業而言,不要比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韓國高就好。」例如美國對東協十國不同的關稅,將決定這10個國家未來幾年的經貿競爭力,那麼,對台、日、韓的關稅,關稅結果是否又會改變台積電領先韓國三星、美國英特爾的態勢呢?
明年還有六都選舉,賴政府面臨兩難局面
尤其這一場關稅大戲,川普政府對台日韓三國都和「美國發展AI半導體戰略」綁在一起,三星、台積電都成為談判籌碼之一,台日韓都希望發展成「晶片競爭」而不是演變成「晶片戰爭」。
但就執政當局來說,如同日本首相石破茂遇到的壓力一樣,和美國經貿依存度越高的國家,不論對等關稅談判結果是否搶到最佳的15或者10%,對執政者都是壓力,關稅結果出爐後,賴總統也將遇到國內利益團體、部分選民的反彈,明年就要進行六都縣市長的選舉,從今到明年大選前「在對川普政府關係和國內政治情勢之間取得平衡」、「避免國際問題國內化」將是賴政府無法避免的難題。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