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所得差距1.57倍 落差降至3年來最低
在工作場域裡,男女所得仍存在歧異。財政部發布《性別統計年報》,揭示2023年度全國男女在平均綜合所得上的差距縮小,男性平均所得約為74.7萬元、女性則為47.5萬元,兩者差異比為1.57倍,較2022年的1.6倍略為收斂,為近3年來最小。但在特定類別中,性別差異仍然明顯,特別是在股利與執行業務所得上,男性平均所得不僅高於女性,且落差進一步擴大。
根據財政部統計,2023年度申報綜合所得稅的人數達到1,298.5萬人,其中女性占比略高,有677.9萬人,男性則為620.6萬人。整體總所得金額為7兆8,572億元,男性所得合計4兆6,340億元,女性則是3兆2,232億元,顯示儘管女性申報人數略多,平均收入仍呈現顯著落差。
在多數人所關注的薪資所得方面,男女差異依舊存在,但已逐步縮小。全國共有831.4萬人領取薪資,其中男性約423.9萬人、女性407.5萬人,兩性人數接近。薪資所得方面,男性平均為82.2萬元,女性則為58.2萬元,相差1.41倍,較2022年的1.43倍略為拉進,凸顯職場薪酬在性別上的差異有所改善。
不過,在股利所得部分性別差異較大。2023年度共計725.6萬人有股利所得,其中女性389.7萬人,略高於男性的335.9萬人。然而從平均金額來看,男性每年平均領取股利19.9萬元,女性僅有11.9萬元,差異比來到1.68倍,較2022年的1.63倍進一步拉大。財政部分析,主因在於國內企業負責人、董事、監察人及高階主管以男性居多,導致獲得的股利出現明顯落差。
其他類別所得也呈現不同程度的性別差異。以律師、會計師、醫師等專業為主的執行業務所得方面,男女平均差異比高達1.86倍;其他收入類別的差距甚至逼近2倍,為各類所得中落差最大的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退職所得則由女性領先,平均有59.4萬元,高於男性的53.7萬元,是所有所得項目中唯一女性表現優於男性的類別。
在財務信用表現方面,女性同樣展現穩健形象。2024年公股銀行逾期放款餘額為83億元,男性占52億元、女性為31億元,女性占比僅37.3%,反映出女性整體信貸風險相對較低。此外,青安貸款今(2025)年撥貸直衝44.5萬戶新高,從戶數來看,男性占54%、女性占46%;就金額而言,男性與女性分別占55%與45%,呈現性別比例接近、女性借貸力穩定成長的趨勢。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