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我們都是說故事的人!學者籲青年關注外媒對台看法外 也能自己塑造形象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1小時前 • 新聞編輯
Y’s Day「週三青年日」活動,20日舉辦「台灣如何被世界看見?外媒與全球敘事」座談。圖左起:李又如、楊黃美幸、陳俐甫、李志德、陳璽安。(台灣智庫提供)

國際媒體是民眾建立世界觀的重要工具,而國際媒體如何看待台灣也得以了解台灣的對外形象,在科技日新月異下,雖然社群蓬勃發展,但國際媒體對外交處境艱困的台灣仍有極高重要性,學者以及第一線的媒體人分享經驗提醒,外媒報導台灣的方式容易影響台灣社會輿論,但身為對抗威權第一線的台灣,民眾呈現給國際媒體的看法,其實也能幫助世界媒體和民眾了解中國的威脅,讓更多人理解、共感並支持台灣。

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教授協會、台灣青年世代交流協會、台灣青年基金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以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單位等團體共同舉辦的Y’s Day「週三青年日」活動,20日以「台灣如何被世界看見?外媒與全球敘事」為題,探討國際媒體與台灣之間的交互影響。

主持人、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陳俐甫表示,媒體是建立世界觀的重要工具,今天邀請正在第一線溝通、塑造台灣世界形象的資深媒體人,分享新聞現場和數位媒體互動經驗,帶領大家更深入地認識「臺灣是如何被認識的」。

外媒如何再現台灣影響國際對台看法

台灣智庫研究員陳璽安表示,新聞媒體是國際社會理解台灣的主要管道,外媒如何再現台灣,不只反映國際社會怎麼看台灣,也可能影響未來國際對台灣的態度與方式。反過來說,外媒報導台灣的方式也會影響台灣社會的輿論以及社會氛圍,若被描述為「危險的戰爭前線」,容易製造焦慮;若突顯民主與多元價值,則能增強自信。

陳璽安進一步指出,無論是國際媒體還是國內媒體,影響報導內容與走向的因素非常多元且複雜,組織、編輯室運作、產業結構、社會文化都會影響,許多因素甚至是記者與編輯隱而未覺的。以德國之聲報導中國對台軍演為例,引用央視畫面及北部受訪者引發爭議,但這其實顯示新聞製作中資源分配與取樣的限制,而非簡單的立場問題。理解外媒的再現方式,有助於我們認識媒體運作,也可以藉此思考如何更主動、立體地讓世界看見台灣。

台灣可扮演積極行動者說好自己故事

READr 數位專題製作人李又如分析,裴洛西訪台事件是近年來台灣在國際媒體上曝光的最高點,美國議長突然造訪一個「沒有邦交的地方」,引發軒然大波。國際媒體議題設定的重要原則是「跟自己的國家利益相關」,如此才能吸引國內觀眾的關注;而「台灣海峽提供了大量刺激的故事」,能成功提高這些新聞在當地的點閱率。李又如說,臺灣在國際的形象通常跟中國有關,而「同性婚姻」和「對抗新冠疫情」是少數受到關注但與中國無關的議題。

前自由亞洲電台駐台記者/前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李志德直言,台灣人的終極焦慮是無聲無息地被壓迫者欺凌致死,而無人知曉,因此我們十分在意國際大眾對台灣的看法。他認為台灣能扮演更積極的行動者角色。首先,我們可以說好自己的故事,例如中國籍配偶的問題,牽涉到許多國家沒有的「戶籍」和國籍議題,台灣人可主動向世界發聲,說明清楚。此外,台灣也是對抗中國極權的最重要資訊供應商,能幫助世界媒體和民眾了解中國的威脅,讓更多人理解、共感並支持台灣。

主動出擊助外媒打破台灣與中國連結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坦言,國民黨長期宣傳的「一個中國」政策,直到如今仍在危害台灣,讓許多台灣人無力。對此,我們應更加提升國際化,透過主動投稿國際媒體期刊、普及各地觀光景點英語資訊介紹等方式,鼓勵外國讀者和觀光客了解台灣。楊黃美幸說,「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她為了宣揚這個事實而回鄉協助拓展台灣的外交關係,後來更獲聘無任所大使,走遍世界,盡力讓世界更認識台灣。

查看原始文章
轉發 (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蘭城晶英酒店遭控喝到蟑螂!業者致歉免單 衛生局出手了

TVBS
02

為睹大稻埕煙火激鬥!三重3男女混戰「年輕妹遭扯斷髮」 激鬥誇張畫面曝

三立新聞網
03

宜蘭醫師娘墜谷存活卻死於火災 解剖赫見內臟受重創死因疑點重重

聯合新聞網
04

醫師娘「墜谷奇蹟生還」3天後自宅燒死詭案 行車紀錄器曝光!竟是「直衝谷底」

鏡週刊
05

明年度總預算出爐 政院這一考量拍板「軍公教不加薪」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最新消息

死亡車禍逆轉!單車婦無燈又逆向遭撞亡 騎士因這理由獲判無罪

TVBS

川普轟風電、太陽能發電「世紀騙局」 吳崢:藍營要跟川普「燃煤復興」看齊?盧秀燕支持嗎?

台灣好新聞

批柯文哲、陳佩琪故意脫序!沈榮欽:因為知道不利證據將顯現

自由電子報

新北民進黨團提案普發現金4.6萬 黃國昌:一個比一個還像小丑

自由電子報

明年度中央總預算案公布「國防達9495億占GDP3.32%」 舉債2992億

台視

李洋傳接下首任運動部長 寫運動員轉戰政壇新頁

上報

加薪恐落空!政院拍板明年總預算未含軍公教調薪3%

新頭殼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彭明敏102歲冥誕紀念特展開幕

中央廣播電臺

快訊/嚇!宜蘭頭城山區驚見棄屍 嫌犯疑新竹犯案

EBC 東森新聞

調查局人事異動 許慈健調陞廉政處專門委員

中央通訊社

還有新球隊?  PLG宣布高雄鋼鐵人解散只剩3隊

上報

玉山東峰2人遭雷擊 女子頭傷見骨連夜背下山送醫

中央通訊社

天氣多變化 蘭嶼海面出現罕見雙水龍捲(圖)

中央通訊社

川普轟世紀騙局禁光電!他驚:意外助攻台灣

NOWNEWS今日新聞

明年度中央總預算歲出3兆350億 國防預算9495億占GDP 3.32%

中央廣播電臺

川普發文批綠能讓國民黨撿到槍?吳崢冷回:他也支持燃煤

自由電子報

明年度總預算出爐 政院這一考量拍板「軍公教不加薪」

TVBS

何欣純陪同罷團車隊掃街(圖)

中央通訊社

藍營盼黨主席交棒盧秀燕? 朱立倫重申態度一致

上報

川普稱太陽能、風電「世紀騙局」 吳崢轟國民黨:難道跟他看齊?

民視新聞網

帶著專業工具包偷竊16公斤電纜 失風鑽草叢

NOWNEWS今日新聞

罷免游顥倒數!街掃遭反罷嗆聲 罷團無懼展公民力量

自由電子報

朱立倫陪同羅明才車隊掃街(2)(圖)

中央通訊社

朱立倫陪同羅明才車隊掃街(1)(圖)

中央通訊社

減徵貨物稅擬延長至119年 汽車汰舊換新最高減10萬

中央通訊社

桃機3旅客涉運毒落跑!1男出拳打傷海關人員 檢方出手了

TVBS

運動員新里程碑!傳他接任首屆運動部長 兩屆奧運金牌年僅30歲

中廣新聞網

卓冠廷稱新北議會「無異議通過」普發現金4.6萬 藍營駁:未經議決

自由電子報

館長賣力舔共仍遭封殺慘賠 陳沂不解:你今天的發展 是台灣人給你的

新頭殼

盧秀燕直攻總統大位三件大事 親盧人士:順利交棒比選黨主席更重要

信傳媒

歐洲8國國會幕僚訪台 吳志中盼更多國家制定全面印太戰略

自由電子報

核三老舊、位斷層帶! 環團籲:別把代價強加在屏東人身上

自由電子報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揭曉 中山大學化學系2教授獲獎

中央通訊社

法庭暴走後首度缺席 陳佩琪曝是「這原因」

NOWNEWS今日新聞

醫:骨鬆4徵兆不容易觀察

NOWNEWS今日新聞

彭明敏啟發島嶼的自由之路特展開幕 展覽至11/2

中央通訊社

新北綠營提案普發現金4.6萬 侯友宜:尊重議會、但不接受混淆視聽

自由電子報

前議員林穎孟剛動完手術遭家暴 銀行小開前夫違反保護令起訴

鏡新聞

盧秀燕陪同顏寬恒車隊掃街(圖)

中央通訊社

823罷免倒數 盧秀燕請假搶救籲勿掉以輕心

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