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痔」得痔瘡一定要手術嗎?醫解析內痔症狀4分級!術後沒做到這件事恐復發
痔瘡患者平時需盡可能保持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清淡飲食,避免久坐、久蹲,保持排便通暢,肛周潔淨,以避免痔瘡再次發作。(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常言道,十人九痔。得痔瘡是很普遍的事,得了痔瘡不用慌張、害怕,絕大部分痔瘡不需要手術治療,只需保守治療。患者如果得了痔瘡,醫生首先要判斷患者得的是外痔、內痔,還是混合痔,之後再判斷痔瘡的嚴重程度。
痔瘡的分類
外痔主要表現為肛門外有一個或者多個小肉球,肉球平時不會引發任何症狀,只是一塊多出來的皮膚組織。外痔發作的時候會伴有肛周腫脹、疼痛、搔癢,外痔水腫甚至破潰出血。
內痔通常分為四級。
一度內痔主要表現為便血,只不過出血量很少。患者排便後會發現衛生紙上有點血,或者糞便的表面有一點血,也有少部分患者在排便的時候會噴血。
二度內痔便血的情況可能會比一度內痔的稍微輕一些。二度內痔主要表現為患者排便的時候,有一個或者多個肉球從直腸裡脫到了肛門外面,但肉球可以自行慢慢地回去。
三度內痔就嚴重了,在患者每次上廁所時,其內痔的肉球都會從直腸裡脫出來,卻不會自行回去,需要患者用手把肉球推回去。
四度內痔表現為,內痔的肉球不僅在患者每次上廁所時會從直腸裡脫出來,還可能在患者平時走路的時候脫出來, 而且在患者用手把肉球推回去後,只是身體動一動,肉球又會脫出來,或者肉球根本就推不回去了。內痔的肉球長時間在肛門外面,有可能會出現破潰、感染、疼痛等症狀。有時,內痔的肉球卡在肛門外面回不去,脫出的肉球充血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大,患者碰一下就非常疼,走路都走不了, 寸步難行。這種情況就叫嵌頓性內痔。
痔瘡的治療
絕大部分的外痔,一度和二度的內痔,以及混合痔,都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不需要做手術。但三度、四度的內痔,或者已經很嚴重的外痔,經常引發大量出血,甚至令患者出現貧血、失血性休克、肛周血栓等情況,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且保守治療的效果不好時,患者就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曾醫生先來講保守治療,很簡單,患者在家自己就可以完成治療。
第一,注意飲食結構。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喝酒,要清淡飲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保持糞便通暢,不便祕。火龍果、加州梅、奇異果等都是通便效果好的水果。
還要注意飲食的衛生,避免出現急性胃腸炎。如果長期飲食不衛生引發腹瀉,一天要去廁所好幾次,長時間蹲在廁所裡,也會誘發痔瘡。大家上廁所的時候盡量在三分鐘之內「解決戰鬥」,不超過五分鐘,不要在上廁所的時候玩手機、看報紙、打遊戲,要專心排便。
第二,溫水坐浴。痔瘡患者可以準備一個專門坐浴的盆,倒入溫水,溫度在攝氏四十度左右,不燙屁股就行。水裡不用加任何藥物,只需要把屁股浸入溫水裡,讓你的痔瘡浸泡在溫水裡。溫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進而促進痔瘡的血液回流,讓痔瘡消腫。溫水還可以讓你的肛門括約肌得到放鬆,緩解肌肉痙攣,以減輕疼痛。溫水坐浴是保守治療痔瘡非常好的辦法,建議患者每天坐浴二~三次,每次十分鐘左右,特別是在上完廁所以後馬上坐浴,效果會更好。
第三,藥物治療。在痔瘡發作的時候,患者可以外用痔瘡膏或者痔瘡塞劑。痔瘡膏需塗抹在肛門外的痔瘡上面,適用於外痔或者混合痔。痔瘡塞劑需要塞入直腸中,適合治療內痔。痔瘡膏或者痔瘡塞劑有止疼、消炎、消腫的效果,有很多品牌,效果都差不多,患者選擇一種即可。患者還可以口服藥物,例如柑橘黃酮片、地奧司明片、草木犀流浸液片,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痔瘡引發的疼痛、腫脹、搔癢等症狀。口服藥物和外用藥物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在塗抹痔瘡膏的時候,患者需要戴好手套,把痔瘡膏塗在痔瘡上面,並用手指輕輕按摩,一邊按摩,一邊輕輕地把內痔往裡推,直到推回到直腸裡面。
以上就是痔瘡的保守治療方法。如果患者能嚴格按照上述方法來做,大部分痔瘡都不需要做手術,就可以緩解症狀。患者平時則需盡可能保持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清淡飲食,避免久坐、久蹲,保持排便通暢,肛周潔淨,以避免痔瘡再次發作。如果保守治療之後效果不好,或者痔瘡特別嚴重,那麼患者應該及時就醫,考慮做手術。
各位讀者朋友請記住,痔瘡的治療有三大原則:
第一,沒有症狀的痔瘡並不需要治療。
第二,有症狀的痔瘡,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減輕症狀,或者讓症狀消失,而不是根治痔瘡。
第三,痔瘡的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只有當保守治療的效果不好,患者的痔瘡症狀非常嚴重的時候,才需要考慮手術。如果生活、飲食習慣不改變的話,即使患者做了手術,痔瘡也可能會很快就復發。
本文摘自《腸道求救中:從放屁到大腸癌,你的身體其實早有暗示》,出色文化出版。
書籍介紹
作者:曾維根
出版社:出色文化
出版日期:2025/06/05
作者簡介
曾維根
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學博士、北京朝陽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科普達人,在網路上以「普外科曾醫生」聞名。擅長的領域包括胃癌、腸癌、痔瘡、疝氣等普外科常見疾病,以及其他大眾健康問題。
從2017年開始,曾醫生在網上進行健康科普,現在全網關注量達800多萬人。曾醫生擅長用活潑有趣、通俗易懂的文字講述簡單實用的健康知識,讓沒有醫學背景的一般讀者都能理解,幫助大眾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遠離偽科普和常見疾病。
因為說話太快,曾醫生被網友調侃為「派克曾醫生」,已出版系列圖書「曾醫生讓你早知道」。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