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擬派員駐台!五角大廈認無人機不足
[NOWnews今日新聞] 英國《金融時報》27日披露,美國國防部轄下的國防創新單位(Defense Innovation Unit, DIU) 計畫最快於今年底前,將派駐聯絡官在美國在台協會,強化在無人機及其他關鍵雙用途技術上與台灣之間的合作,意味著美國可能將台灣視為無人機供應鏈的一環。美媒Politco則在報導中指出,五角大廈已體認到,美國在無人機數量不足和技術落後的現實。
根據Politico報導,五角大廈在七月宣布成立一個「聯合跨機構特遣部隊」,以讓美國軍方跟上無人機戰爭的步伐,陸軍副參謀長詹明格斯(Gen. James Mingus)將無人機比作二十年前在伊拉克的簡易爆炸裝置(IED)威脅。他認為,無人機「就是我們今天的 IED」,這是一種能改變戰爭樣貌的技術,小國可以藉此讓大國處於劣勢。過去幾年,烏克蘭透過對無人機的創新運用,巧妙地阻滯了入侵的俄軍,充分展現了這一點。二十多年前美國也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街頭陷入困境,因為當地反抗份子利用 IED 在「不對稱」作戰中殺害或重傷了數以千計的美國年輕軍人。
明格斯坦言美國在無人機技術上的步伐不夠快,Politico指出,一些軍事專家表示,由於許多官僚因素,五角大廈在處理無人機方面反應過於遲緩。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七月稍早推出了一項「釋放美軍無人機優勢」的重要倡議計畫,他也坦言到目前為止,「美軍部隊尚未配備現代戰場所需的致命小型無人機」,他將主要延誤原因歸咎於拜登政府,指責拜登政府只會製造繁文縟節,而美國的對手每年都能生產數百萬架廉價無人機。
在目睹烏克蘭人利用無人機摧毀俄羅斯坦克和戰機後,赫格塞斯表示,無人機現在應該被視為重要軍火,便宜、可消耗、可大量生產,而不是被當作一種新的昂貴戰機,這一類的戰略武器研發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通過五角大廈的繁文縟節。美國國防部的新無人機政策試圖加快無人機的使用,授權基層指揮官,基本由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的上校,以及海軍的上尉,可以購買並部署法規內的第 1 類和第 2 類無人機,或者較小型的載具,例如 FPV(第一人稱視角)四旋翼無人機,讓這些裝備能在部隊層級運用。
華府國防安全政策智庫國防計劃主任佩蒂約翰(Stacie Pettyjohn)坦言,「我們真的落後了」,目前的問題在於,美國沒有既便宜又好用的選項。這裡的每一架無人機在品質上都比不上 DJI(大疆),而且價格更高。美國現在沒有能夠生產這些產品的產業基礎。
過去五年在國防創新單位(Defense Innovation Unit)主持幾個五角大廈無人機研究計畫之一「藍色無人機系統計畫」(Blue UAS program)的國防部承包商艾曼尼克(Trent Emeneker)也大致同意這一看法,他表示,如今問題嚴重到美國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製的零組件。
艾曼尼克提到,「藍色無人機系統計畫」嘗試建立一種沒有中國的選項,但由於資金投入有限,「實際上並沒有奏效」,僅僅產出「極少量」的美國製無人機。「最大的缺口是像電池、馬達和磁鐵這些東西」,而這些市場幾乎由中國控制。
報導指出,美國陸軍上個月發布一段影片,提到「美國陸軍首次從無人機系統投擲實彈手榴彈」時,社群媒體上的反應卻是一片嘲諷。因烏克蘭和俄羅斯早在2022年就已展示過這一類的畫面,甚至可能更早,反而美軍內部卻自嗨到不行。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成員邦達爾(Kateryna Bondar)表示,「在烏克蘭,幾乎每一名士兵都知道如何使用無人機、如何操作無人機以及如何避開無人機。而在美國,這甚至還沒有開始」。她沒有看到任何證據表明國防部正在全面引進烏克蘭的無人機作戰專業知識。此外,在與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和撥款委員會的會談中,她發現各方對於如何使用五角大樓的新預算中包括創紀錄的1790億美元無人機研發資金,大多感到困惑。
Politico認為,五角大廈至今仍未真正弄清楚究竟由誰來主導這場不對稱戰爭的重大轉型,面對「大規模精準打擊」的新時代,必須同時發射大批武器並進行精確打擊的作戰模式。
美國正尋求其他方式來借鑒烏克蘭的經驗,特別是烏克蘭如何在陸地上利用無人機群延遲俄軍,以及在海上使用水下載具攻擊黑海中的俄羅斯艦艇。
然而,根據保守派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在 8 月 4 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以目前的能力來看,美國極有可能無法在與中國的無人機戰爭中取勝,因為中國可能擁有數百萬架。
佩蒂約翰指出,無人機的棘手的關鍵在於,它們並不是單一維度的威脅,種類非常多,因此必須建立分層式防禦。
Politico認為,五角大廈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在於能夠突破國防部過時的「規劃、編程、預算和執行」(PPBE)系統,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獲得批准。五角大廈需要簡化繁瑣的合約流程,利用現有的商業製造設施來生產武器系統,並購買更多現成的商業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