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挑戰玉米授粉:熱夜、乾旱與暴雨讓豐收更靠運氣
要吃到顆粒飽滿的玉米,其實得靠天吃飯。美國農民近年愈發感受到氣候變遷帶來的壓力:高溫、乾旱、突如其來的暴雨,都可能讓玉米授粉失敗,使得玉米棒出現缺粒或畸形。今年密西根州農民 Robb Rynd 便坦言,看著田裡的玉米葉子發黃枯萎、玉米棒缺粒,心情相當沉重。
科學家指出,玉米授粉期最怕「熱夜」——當夜晚氣溫居高不下,植株得不到喘息機會,雄穗可能被葉片緊緊包住而無法正常釋放花粉。再加上乾旱會讓花粉數量減少、活性降低,或讓花絲過早乾枯,導致授粉率下降。相反地,過多的雨水則可能滋生黑穗病等真菌,對玉米造成另一重打擊。這些變數使農民在播種與收成之間度過一段充滿壓力的關鍵時期。
需靠後期幸運天氣才追回損失
今年雖然美國中西部春季一度有六成玉米產區陷入乾旱,但夏季及時的降雨緩解了問題,加上氣溫穩定,專家預測 2025 年將迎來「怪獸級」大豐收。不過,對農民而言過程並不輕鬆。密西西比州的 Philip Good 就因連續大雨耽誤了整整兩個月播種,肥料流失、作物泡水,但後期幸運的天氣才幫他追回損失。這種「靠運氣翻盤」的模式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長遠來看,氣候變遷帶來的更高濕度與海洋升溫,意味著「熱夜」將更頻繁,讓玉米和大豆等作物長期處於壓力下。農民除了得應對收成不確定性,還要承受經濟壓力——玉米授粉缺粒率若達 15% 到 25%,將造成大幅減產。部分農技公司甚至推出人工收集與噴灑花粉的「救援授粉」技術,以彌補自然授粉不足。專家強調,未來農業須在氣候變異中尋找更多調適方案,因為靠天吃飯的壓力只會愈來愈大。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P Photo/Joshua A. BickelBY 4.0)
圖片來源:AP Photo/Joshua A. Bickel(CC BY 4.0)
參考出處:
1、To get that perfect ear of corn, weather has to cooperate. But climate change is making it dicier
延伸閱讀:
1、美國玉米帶靠降雨維生,專家:「大氣濕度變化為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