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COVID-19新冠疫苗公費策略調整 114年採購300萬劑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5小時前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沈佩瑤台北10日電)疾管署考量國際趨勢,調整公費COVID-19新冠疫苗接種策略,今年僅提供10類高風險對象,結束近3年依序開放全民接種時代;公費疫苗採購量也從去年570萬劑,下修為約300萬劑,呼籲重症高風險卻低接種率的長輩踴躍接種。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常態化,因應全球接種策略皆朝向「風險族群接種」導向,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年調整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為10類高風險族群,少了兒少學生,結束2022年7月21日起,凡年滿6個月以上所有民眾皆可依風險順位接種的全民接種時代。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羅一鈞今天出席衛教記者會致詞指出,去年推動「左流右新」(左手臂接種流感疫苗;右手臂接種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初期接種率快速提升,比同期增加逾2倍,但長輩族群最終接種率停留在20%左右,並未達到疾管署原訂目標的40%。

疾管署今年秋冬公費疫苗同樣採「左流右新」,同步自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對於疫苗採購量,羅一鈞說,其中277萬劑是莫德納LP.8.1疫苗,另外22.5萬劑是Novavax JN.1疫苗,合計有299.5萬劑。

疫苗採購量從去年的570萬劑大幅下修,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明,除新一季疫苗接種策略調整,也考量去年秋冬JN.1疫苗開打至今,全國疫苗接種率僅約10%,及疫苗效期較短等因素後權衡的結果。

至於目前仍剩下約200萬劑JN.1莫德納疫苗,曾淑慧說明,因疫苗接種系統轉換需要時間,加上考量疫苗效期將屆,將持續提供全民接種至9月29日止。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與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台灣病毒暨疫苗學會也在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合作調查長者及4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調查民眾對疫情認知結果。

調查顯示,有40%到60%屬於「疫苗猶豫者」(不確定是否會打疫苗與會考慮打疫苗者),主要原因是認為「確診症狀變輕」或「擔心副作用」,僅不到4成受訪者對COVID-19疫情感到憂心。

此外,甚至有4成誤信「mRNA疫苗會改變DNA」。台大醫院特聘教授黃立民澄清,mRNA技術已有20年研究基礎,不會進入細胞核或改變DNA,「全球累計接種超過141億劑,安全性與有效性早已獲得驗證」。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分享,今年夏季COVID-19疫情高峰時,短短10週就造成1280人重症,高於10年來最嚴重流感季重症人數。然而台灣65歲以上COVID-19疫苗接種率僅20.4%,英、美、韓等國長者接種率均為台灣的2倍以上。

台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理事長盛望徽補充說明,研究顯示COVID-19死亡風險是流感的2.22倍,確診4個月後仍有7成病人至少一個器官受損,長期影響不可低估。

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陳偉婷說明,疫苗錯誤訊息每逢開打期就會再度冒出,例如把疫苗稱為「毒苗」,或把所有不適都歸咎於疫苗。她提醒,遇到疑慮可透過查核中心LINE機器人查證,「不要讓錯誤認知成為健康絆腳石」。(編輯:陳清芳)1140910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健康堪憂…連體嬰弟弟忠義「嚴重腹脹照曝光」 PO文喊:不會放棄

中天電視台
02

日本1電器過不了海關!出境全遭丟棄原因曝

NOWNEWS今日新聞
03

太噁了!LINE新增「一功能」讓台人炸鍋 網喊:拜託不要開放

太報
04

失眠快看!專家教「躺床3動作」秒入睡 還可改善血液循環

TVBS
05

嘉義無人住三合院「電費竟飆25.9萬」 台電道歉:資料輸錯

鏡週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