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調查:內地人傾向多儲錢少消費 逾半指就業難
內地居民的消費意願下降,惟儲錢意識卻急速升溫,強大反差背後在於居民對收入、就業和物價預期更愈悲觀。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今年首兩季城鎮銀行儲存戶調查顯示,上季收入感受指數按季下降1.2個百分點至45%,創2023年來新低。而第二季也要靠消費補貼撐起經濟的廣州,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GDP)錄約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僅增3.8%,未及北京和上海的5.5%及5.1%增速。
人行在50個城市對兩萬戶城鎮儲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第二季收入感受指數之中,只有約10.2%的居民認為收入增加,按季下跌2.2個分點;近七成居民認為收入基本不變,反觀認為收入減少的居民升至20.1%。整體收入信心指數為45%,比首季下降0.6個百分點。
自去年第三季以來,一直有逾半數受訪居民認為就業形勢艱難。今年第二季就業感受指數更按季跌1.8個百分點至28.5%,創下有紀錄以來低位,當中約53.7%居民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或「看不準」,比首季多出2.2個百分點。就業預期指數亦下滑至41.7%,按季降1.2個百分點。
智庫:關稅影響未盡反映
上季數據也顯示,居民的消費意願重返至2023年第四季低位。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佔23.3%,按季低0.5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63.8%,按季升1.5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12.9%,卻減少1.1個百分點。整體而言,居民對收入和就業的悲觀情緒不斷加深,政府對補貼以外的消費者信心改善措施,似乎更為迫切。
被外界視為「智庫」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在報告分析指,關稅效應尚未明顯反映在第二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可能要在未來數月才能充分顯現。報告建議,下半年內地宏觀調控的重心,應為促進經濟供需平衡及物價合理回升,並從供需兩端着手提振經濟,包括推動資源更多向中低收入群、服務消費和民營科創企業傾斜;促進居住增收減負、保休假,以釋放服務消費潛能。
廣州半年零售增速擴至5.9%
事實上,中國財政部昨日披露,上半年國營企業利潤總額亦跌3.1%,為2.18萬億元,收入仍減0.2%至40.74萬億元,跌幅均比首5個月擴大。
不過,在消費補貼政策輔助下,一線城市廣州上半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11.22億元,按年增5.9%,較首季提速2.4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零售商品中,新能源汽車、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家具類等購置換新補貼覆蓋領域的商品消費需求旺盛,增7.1%、15%、27.6%及3.3倍,刺激實體商品網絡零售額大升16.4%。單看第二季,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亦逐月提升,5月及6月的單月增長率均在9.5%以上,推動上半年GDP增速比首季加快0.8個百分點。
以31省計,隨着海南上周六壓軸公布上半年GDP按年增4.2%,各地經濟半年「成績單」已基本出爐。從規模來看,共計13個省份上半年GDP總量均超過兩萬億元,10個經濟大省貢獻全國超過六成的GDP。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