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中分析|政府銀行齊出手 多管齊下救工商|蔡志忠
上周日筆者應邀出席今年首個「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特首李家超對本次諮詢會非常重視,幾乎所有現任的司局長均有出席。筆者在現場發表了個人意見,幾年來工商舖價格大跌了4至6成,業主們面臨很大的困境,直接打擊香港經濟和消費力,使失業率更加上升,希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更多支援經濟的措施,現場的行政長官和各司局長都作出積極回應。尤其是特首李家超和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均親自表示明白商廈市場的處境,同意往後的政策會「拆牆鬆綁」,申請改裝也將從寬
處理。
筆者稱讚港府容許商廈轉為學生宿舍的措施非常好,切合目前市場實際需要,讓資源能夠合理分配。不過,希望港府在批核申請的細節上能夠因時制宜,更加寬鬆一點。比如窗口的數量和距離能夠放鬆一些,因為商業大廈本身的設計與住宅有所不同,如果要改裝學生宿舍,其實花費不菲,相信近期入住率達9成以上的酒店,對再花巨資改裝學生宿舍的興趣不大。有見及此,也由於居住的是年輕學生,非老人家或小孩兒童,因此應給予改裝方便,否則不會有太多個案能申請成功。
有人說內地住宅房價跌了4到6成,香港住宅只跌了3成,還有下跌空間,筆者不完全否定這種講法,畢竟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城市,兩地經濟也是息息相關,一環扣一環。但是有幾個不同之處,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實施的是普通法律,資金能夠自由進出,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在全球政經紛亂的局面下,大量的熱錢流入東方資金安全港,今天本港銀行總存款超過18萬億港元,已經不斷地推高了股市,下一步,又會不會流進低迷的樓市?從近期巿場成交動向來看,的確有不少資金開始在趁底收購工商物業。
工商舖嚴峻 銀主伸援手
筆者仍然較為擔憂工商舖市場,近期不斷傳出中小地產財團和投資者,因過度借貸出現財困消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這些傳聞已傳了很久,問題也拖了很長時間,這樣對整個工商市場帶來不良影響。其實,解鈴還須繫鈴人,銀行面對可能出現的相關壞帳,除了追Call Loan之外,需要作出更積極的行動,處理貸款壞帳猶如醫治癌症一樣,必須果斷進行手術治療,能拯救的盡量幫忙拯救,畢竟這些財困的人都是多年的客戶,應該給予寬鬆的還款解決方案。銀行是受政府保護的金融機構,年年賺大錢,儘管經濟不佳引致壞帳急升,仍然没有出現虧損,從近期銀行股票普遍大升幾成可見一斑。
面對客戶出現還款困難,物業隨時變成銀主盤,唯有銀主伸出援手,對消除銀主盤最為有效,幫人也幫自己,盡量免得走法律程序收樓,既勞民傷財又推低價格。那麼銀行應該如何出手?首先可考慮收購銀行不良資產作為自用或短期投資,銀主身分回收無須動用任何資金,保住物業不被賤價出售,將來再善價而沽,如果一間銀行能夠收購一至兩幢物業,相信銀主盤很快就會大減;其次銀主和負債者須坐下來磋商協調,盡快處理出售資產,即使大減價,也要減磅賣樓減輕負擔;最後銀行資金充裕,不應拒做工商舖按揭,相反更應放寛相關按揭貸款,將不良資產轉售予有實力的新買家,即使借貸成數達5至6成,也肯定比保留在原業主手中更為安全。
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
蔡志忠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