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基金支援計劃 助癌症患者困苦程度降36%
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本港於2022年有逾1.3萬人死於癌症,並預計癌症新增個案將持續攀升,至2030年前每年新症或增至逾4.2萬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自2015年9月起推展支援計劃,10年來共服務了3.6萬名患者及照顧者,其中65歲以下組別的癌症患者,介入後期的困苦程度較介入前下降36%;家庭問題則下降23%。研究團隊分析指,癌症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故此患者感到負面情緒無可避免。
香港防癌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推展癌症患者支援計劃。計劃自開展至今10年,累計服務全港各區1.3萬名癌症患者及2.3萬名照顧者。團隊委託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進行研究,向參與計劃的癌症患者及照顧者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了解他們在參與計劃前(介入前)、接受服務3個月後(介入初期)及持續跟進1年或至完成計劃(介入後期)困苦程度和情緒上的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65歲以下癌症患者的困苦程度從介入前的6.01分降至介入後期的3.83分,下降36%;家庭問題從3.39分降至2.6分,下降23%;負面情緒從16.36分降至12.21分,下降25%。65歲或以上組別的癌症患者,困苦程度下降33%;家庭問題下降30%;負面情緒下降25%。正面情緒方面,65歲以下組別的癌症患者升15%;65歲或以上組別的癌症患者升28%。照顧者方面,困苦程度從介入前的6.48分降至介入後期的4.67分,下降28%。心理健康分數從36.81分升至44.47分,升21%。
研究亦揭示癌症患者的內心掙扎及癌患家庭「怕麻煩他人」心態。其中65歲以下年輕癌症患者參與計劃前同時有頗高正面及負面情緒。支援計劃研究成員、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溫浩然分析指,癌症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故此患者感到負面情緒無可避免。許多較年長患者有感成為他人負累,較少主動尋求協助,找人傾訴,因此較難在生活中感到正面情緒,家庭問題亦較多。相比之下,較年輕癌症患者或受社交媒體影響,加上擁有更多社會及經濟資源和資訊,亦相信自己有較高康復機會,故較年長癌症患者表現出及感到較多正面情緒。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