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挑戰兩黨體制 將面臨哪些難關?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週五(7月4日)美國獨立日當天,將科技大亨馬斯克(Elon Musk)強烈反對的《大又美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簽署成法。馬斯克隔日(5日)便宣布已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並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瞄準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爭取在聯邦參眾兩院佔有一席之地。但這對於全球首富來說,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華盛頓郵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分析「美國黨」將面臨以下挑戰:
一、選舉制度和法規
首先,若馬斯克希望在美國各州推出聯邦職位候選人,甚至是第三勢力總統候選人,他的新政黨「美國黨」必須遵守各州不同的參選資格規範。
以加州為例,取得資格的方法有二:一,新政黨必須網羅州內 0.33%(或約 7.5 萬人)選民成為註冊黨員;二,提交 110 萬選民的簽名。接下來,新政黨若要保住這項資格,要不維持 0.33% 的黨員門檻,要不在州層級的選舉拿下至少 2% 選票。
若新政黨要從「州等級」升格為「全國等級」,每個州層級的政黨都必須尋求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FCC)諮詢意見。而這類努力幾乎必然會招致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強烈抵制,包括對各州的簽名提出司法挑戰,這必對馬斯克或任何想成立第三政黨的人,造成不小的訴訟費用。
再來,美國總統大選採「贏者全拿」(winner-take-all)選舉人團制度,對第三勢力並不友善。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諾埃爾(Hans Noel)表示,美國缺乏可讓多黨制或第三勢力成功運作的制度條件。「你必須徹底獲勝才能有所斬獲。所以不像其他民主國家,你可以從小黨起步,先取得20%或30%選票,然後取得一些國會席次,並逐步擴大」。
二、歷史
上一次有第三方政黨的總統候選人獲得選舉人票已是1968年,當時美國獨立黨(American Independent Party)候選人華勒斯(George Wallace)贏得南方5州的選舉人票。
1992年總統大選時,億萬富豪佩羅(Ross Perot)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一度在民調中領先共和黨籍的老布希(George H.W. Bush)和民主黨的柯林頓(Bill Clinton),並獲得了約 19% 的選民投票,但由於其得票率未能在任何一個州排名第一,最終未能贏得任何選舉人票。
佩羅在1995年創建「改革黨」,1996年再次參選總統,雖獲得 18% 選票,僅次於兩大黨候選人,但同樣未能分得一張選舉人票。
綠黨2000年提名的總統候選人納德(Ralph Nader)獲得 2.7% 普選票,其中在佛州有9萬多票,讓兩大黨候選人在佛州的票數相當接近。美國最高法院介入佛州計票爭議後,共和黨候選人小布希(George W. Bush)才贏得大選。
https://twitter.com/elonmusk/status/1941584569523732930
三、時間
此外,成立一個全國性新政黨,過程也非常耗時。選舉法律師卡波爾(Brett Kappel)表示,馬斯克若只是想把若干參選人推進某些州的選票上,難度雖高,但並非不可行。然而,若他打算從零成立新政黨,恐怕得花好幾年功夫,不可能趕得上2026年期中選舉。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桑福德公共政策學院(Sanford School of Public Policy)教授麥科考(Mac McCorkle)認為,儘管美國黨的候選人明年在國會中期選舉中勝選的可能性不大,他們可能扮演「攪局者」或「干擾者」,破壞共和黨競選布局,並在北卡羅來納州等戰場州獲得能改變局面的足夠選票。
他還提到,馬斯克的提名人可能影響期中選舉結果,屆時支持「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選民可能減少。
四、資金
成立政黨所需的資金龐大,不過對淨資產超過 3,500 億美元的馬斯克來說,可能不是問題。
他在2024年大選中曾花費 2.77 億美元支持川普與其他共和黨人,其中約 2.39 億經由他創立的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America PAC)發放,用於搖擺州動員投票。
儘管他今年5月已卸下川普政府「政府效率部門」(DOGE)的領導職務,並表示將大幅減少政治支出,但若他真決定成立新黨,仍需重新投入巨額資金。
卡波爾指出,正式成立前的政黨通常以非營利組織方式運作,無捐款上限;一旦獲得聯邦認定,捐款將受限於:每人每年只能捐 10,000 美元給州級政黨,或 $44,300 給全國政黨委員會。
五、支持者與政治盟友
諾埃爾則認為,馬斯克所追求的「80% 中間選民」未必具有可籌組政黨的足夠凝聚力。
他表示,「民眾對現有政黨感到失望、不滿,也對這些政黨懷有感情⋯他究竟想要吸引哪些人?所謂的 80% 根本沒有明確定義」。
諾埃爾指出,儘管馬斯克財力雄厚,但新政黨需要一批格外忠誠投入的支持者,就算創黨初期選戰失利,他們也要努力不懈繼續奮戰,「這可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
就在馬斯克考慮成立第三黨之際,仍未完全與共和黨切割。他本月稍早暗示將資助初選中挑戰《大又美麗法案》的共和黨議員,包括公開力挺肯塔基州眾議員馬西(Thomas Massie)。
六、馬斯克能忍受失敗與漫長等待嗎?
馬斯克以打破常規、為團隊設定崇高目標而廣為人知。諾埃爾和麥科考都質疑,馬斯克是否能接受候選人歷經取得選舉資格的繁瑣程序,最終卻落選的挫敗。
麥科考說道,「我不確定他有那樣的耐心」,且可能會有許多人毛遂自薦,希望獲得馬斯克的青睞與資助,目前也不確定他將如何篩出人選。
他補充,「我認為這一切就是源於他與川普的恩怨,以及他試圖抹滅川普的政治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