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兩所醫學院合作 提供臨床及教研雙軌發展途徑
政府與本地兩所醫學院合作,為醫教研人才提供雙軌發展途徑,有志參與醫教研工作的醫生,可同時於醫管局和指定大學任職,期間按需要彈性分配時間於臨床服務、教學及研究工作。
醫管局與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兩所醫學院,已開始推展聘任工作,目前有5名醫生經甄選後正式參與。當中4人來自香港兒童醫院,獲港大醫學院委任;其餘1人來自新界東聯網深切治療科,獲中大醫學院委任,另外有多名新界東聯網的醫生,預計今年內會透過雙軌發展途徑,加中大醫學院。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形容,雙軌發展途徑是突破香港公共醫療機構及醫學院既有聘用安排的新措施,為從事醫教研工作的複合型專才,度身訂造聘任和臨床工作安排和晉升階梯,同時為他們的教研工作提供更多支援,包括授予大學教授頭銜,體現了醫管局和本地兩所醫學院,為培訓及挽留醫教研人才攜手合作,突破制度的條框。
他又指,臨床工作與教學研究相輔相成,期望雙軌發展途徑能讓更多有志參與醫教研工作的醫生實現抱負,並吸引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落戶香港。
下階段會覆蓋更多醫院和專科 不設醫生配額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表示,首階段聚焦醫教研運作較成熟的醫院,包括瑪麗醫院、香港兒童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因應大學的需求,由醫院高層推薦人選,目前港大醫學院對兒科醫生的需求較大,中大醫學院則心儀耳鼻喉科及痛症科等專科醫生,指下階段會覆蓋更多醫院和專科,未完成專科培訓的醫生亦可參與,不會訂立參與醫生的限額。
鄧耀鏗強調,隨著本港醫學生數目增長,加上醫生流失率持續下降,有條件支持更多醫生參與計劃;醫生與大學的合約將由醫管局訂立,聘用條件亦根據醫管局守則釐定,大學會因應醫生做教研工作的工時支付薪酬。
獲甄選醫生:獲更多時間做研究 加快研究進展
威爾斯親王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駐院醫生楊駿文,是首批通過甄選的醫生,他現時擔任中文大學耳鼻咽喉、 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他說,以往只能利用工餘時間與科學家開會及做實驗,新安排下,自己能獲更多時間做研究,從而加快研究進展。
醫管局:醫生須至少投放3成工時於研究和教學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表示,醫生於大學的工作時數將由醫管局和大學共同訂立,初步建議醫生需至少花3成工時在大學工作,若臨床服務工作容許,亦可增加於大學的工時。以往主要由醫管局資助醫生做研究,而大學本身具有豐富科研資源、人才、配套及國際聯繫,能加強對醫生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