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腦學會:美股代幣化顛覆金融秩序
在新金融時代,金融科技不斷顛覆傳統,美國以「零佣交易」起家的金融科技證券商Robinhood,於6月30日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創新──將200隻美股代幣化,部署在Arbitrum的Layer 2區塊鏈上。這次不僅讓特斯拉(Tesla)、蘋果公司(Apple Inc.)、亞馬遜、微軟等藍籌股可以24小時鏈上交易,更改寫了傳統股票交易的遊戲規則。
簡單地說,美股代幣化是將現實世界中的股票,例如Apple、特斯拉等,轉化成區塊鏈上的數碼代幣。這些代幣並不直接代表股票所有權,只是追蹤股價的金融衍生產品,更類似於傳統的場外(OTC)衍生產品。
股票代幣涵蓋非上市企
是次股票代幣的發行與監管機制,是分別由Robinhood的歐洲子公司Robinhood Europe UAB發行,受歐盟MiFID II(金融工具市場指令II)監管。這些代幣不是股票,而是追蹤股價的合約型代幣,法律上定義為衍生產品。
至於區塊鏈的技術支援,Robinhood選擇在以太坊的Layer 2區塊鏈Arbitrum上部署。選擇Arbitrum是為了交易成本低、速度快,並且能繼承以太坊主網的安全性。暫時,Robinhood已部署了213種股票代幣,當中的上市公司包括Apple、特斯拉,非上市公司例如OpenAI、SpaceX等公司的代幣。
在交易模式上,Robinhood的用戶可以用美元或歐元購買股票代幣,交易過程嵌入了KYC(了解你的客戶)和AML(反洗錢)機制,確保合規。每次交易都會觸發智能合約,驗證用戶是否具備交易資格。
全天候交易 入場門檻降
此外,與傳統股票市場最大的不同,在於交易時間,傳統市場是周一至五,僅限交易時段運作,股票代幣則支援24小時不間斷交易,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除上市公司股票之外,Robinhood還推出了非上市公司,例如OpenAI和SpaceX的代幣,是一次進軍私募股權市場的創新嘗試。
Robinhood的美股代幣化對散戶投資者來說,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這一創新可能徹底改變普通投資者參與股票市場的方式。在機會的角度,首先是更低的投資門檻。相對於傳統股市,有時散戶會因為個股高昂的股價,或最低交易金額而卻步。代幣化股票可以支持更少銀碼的分割交易,投資者甚至只需要10美元起步,也能購買Apple或特斯拉的股票代幣。其次是,促進全球化與全天候交易。無論是美國深夜,還是亞洲早晨,代幣化股票都能隨時隨地進行買賣。對於跨時區的投資者來說,極具吸引力。
監管等風險成投資隱憂
再者,是可以嘗試進入非上市股權市場。通過代幣化,散戶投資者首次有機會參與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例如非常熱門的OpenAI和SpaceX,在過去幾乎只能是機構投資者的專屬領域。最後是,透過區塊鏈技術的透明性,投資者能夠實時追蹤交易紀錄,甚至查詢代幣與真實股票的掛鈎關係,提升了市場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所有投資都涉及風險,在眾多風險當中,最明顯的就是監管風險。雖然Robinhood的代幣化股票,在歐盟內是合規運作的,但其他國家對其的監管態度尚未明朗。如果監管政策收緊,這些代幣可能面臨交易受限,甚至下架的風險。
第二,是流動性風險。股票代幣雖然支持「24/7」交易,但流動性取決於交易量。如果市場參與者不足,投資者就可能未能以理想價格完成交易。
第三是訊息披露風險。Robinhood的代幣化模式,主要是追蹤股價的衍生產品,投資者有機會將之誤解為股票所有權。此外,私募股權代幣,例如OpenAI,也可能出現不充分訊息披露,而增加投資風險。
第四,是中心化平台風險。有別於xStocks開放式代幣化模式,Robinhood的營運模式是「圍牆花園」(Wall Garden)策略。用戶的代幣完全依賴於Robinhood的營運,如果平台出現問題,用戶資產會面臨損失。
Robinhood的美股代幣化,是金融創新的重要實踐之一,為散戶投資者帶來了更低門檻、更高靈活性的投資選項。然而,這新金融模式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監管不確定、各類風險和市場認知不足,都構成主要的挑戰。
長遠來看,代幣化不僅將股票數碼化,更重塑了金融市場的基本邏輯──讓資產交易更透明、更高效、更普惠。如果能成功解決現時的市場痛點,它將成為新金融標準的奠定者。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這場變革值得關注,但也要保持謹慎。畢竟,新金融帶來機會也同時帶來風險。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陳頴峯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