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輸入技術專才配額邏輯不清 議員:打爆配額其他工種點算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今日(28日)討論引入指定技術工種專才。政府在今年6月30日起接受輸入技術人才的申請,8個指定工種可聘請3,000人,總數為1萬人。有議員質疑相關配額分配邏輯不清,若個別工種「打爆」配額,「其他工種點算呢?」當局指設定行業限額為3,000名,是避免個別行業佔用全部限額,並不等於每一工種可聘請3,000人。另有議員指出,雖然專才只能從事指定工種,但是他們的受養人可自由工作,擔心他們對本港勞動市場帶來衝擊。
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何啟明表示,預計未來5年各行各業即使輸入人才,仍不足以填補空缺,特別是中高技能工種缺口將會持續擴大。他強調必先在保障本地優先就業的前提下,適度輸入各類人才。他又預計本港2028年將會有18萬人力短缺,當中3分之1是熟練技術工人,當局在6月30日提供新增渠道引入年輕有經驗人才。
勞工界議員周小松認為相關配額分配邏輯不清,指當局建議8個工種各自配額最高3,000名,但總數上限1萬名。他質疑,若個別工種「打爆」配額,「其他工種點算呢?先到先得啊?手快有手慢冇啊?」他認為應按實際短缺數字釐定配額,而非籠統地提出3,000個,有關注相關工種實際短缺情況。
何啟明回應稱,理論上「1萬除以8係1,250嘅」,但目前並非讓僱主平均地申請,而是讓僱主未能聘請僱員再自行申請。他又說設定行業限額為3,000名,是避免個別行業佔用全部限額,並不等於每一工種可聘請3,000人。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副秘書長(人力)趙文軒補充,相關工種本身非常短缺,而且本地僱主要進行本地招聘才可符合申請條件。
委員會副主席顏汶羽關注,雖然專才只能從事指定工種,但是他們的受讓人可自由工作,關注他們就業狀態回否對本港勞動市場帶來衝擊。何啟明表示,會調查了解相關情況,暫時未有資料。趙文軒補充,設立受養人政策是希望相關他們落地生根,認為對於本港人口增長有利,同時能解決生育率低問題,他說過去調查顯示,20%配偶有在香港就業;60%有打算在香港就業。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