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腸」青不老?
【明報專訊】剛從女兒的畢業禮回港不久,便馬不停蹄地跑了兩個國際會議。無獨有偶,我應邀演講的課題都是圍繞着腸道健康與長壽及腦退化的關係。
隨着我們的壽命不斷增加,如何保持青春活力及預防大腦退化變得愈來愈重要。不少人選擇坊間的傳說嘗試提升個人健康。「陳教授,聽說這種產品有效活化細胞?」「我覺得排毒後整個人變得煥然一新、容光煥發!」
腸道健康與衰老、腦退化有關
究竟腸道健康與衰老及腦退化有什麼關係?近年一些突破的研究結果,引發出一個嶄新理論,指出人體的腸道健康與衰老及大腦退化息息相關。其實隨着年齡增長,我們腸道的保護黏膜漸漸變得薄弱,若腸道內惡菌比例高的話,便會引發腸道黏膜發炎,導致腸壁滲漏,令細菌、過敏原及其他有害物質容易進入血液,引致多個器官包括大腦出現慢性低度發炎(inflammaging,又稱炎症老化),增加了衰老、大腦退化及受傳染病感染的風險。當然,這些理論主要是基於實驗室研究,還需要更多的臨牀數據支持。無論如何,這些嶄新的研究進一步指出腸道健康不單局限於消化與排泄,我們的衰老速度以至大腦退化風險等,都很有可能受腸道健康影響。
人工添加劑 腸道微生態剋星
「陳教授,我已經十分注意飲食,天天吃水果蔬菜,避免高鹽多油的食物,為什麼我的身體總是不太理想?」健康飲食固然對身體好,但研究指出單靠注重飲食並不能改善我們的腸道微生態。因為當腸道微生態形成後,要改變它毫不容易。現代化社會的食物及飲料往往含有大量的人工添加劑,是破壞腸道微生態的重要剋星。此外,不少重要的益生菌並不容易靠日常飲食補充,希望科研可以帶來更有效的益菌去改善我們的腸道微生態失衡。
「三歲定健康腸道微生態」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三歲定八十」,原來孩童出生後首3年是形成健康腸道微生態的黃金時機。於童年時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濫用抗生素及過度使用消毒劑,都是建立長遠健康的基石。
常言道,要常常保持心境年輕,我相信保持腸道年輕同樣重要。
文:陳家亮(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中大醫學院教授,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