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港金融業興旺 美資投行憂華府針對
彭博報道,指香港金融業今年"風生水起",但同時指部份業界,特別是來自美國的公司,仍然擔心在這個中美兵家必爭領域,可能會"樹大招風”。
報道指,今年香港首次公開招股規模(IPO)已超過160億美元,普華永道預計,今年全年香港會維持IPO全球第1的地位。香港股市今年升幅已上升27%,超過美國和歐洲。企業債券發行量邁向創下歷史新高。有銀行和律師行表示,由於業務繁忙,他們不得不婉拒一些客戶,及加緊招募新血應付。
報道提到,中國對香港金融體系的重要性,似乎達到臨界點。內地企業正在主導股票銷售。一些規模最大的併購案,背後亦是中國企業巨頭,中國的銀行則助推在地債券發行激增。內地投資人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投資香港股票,對香港股市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報道引述駿利亨德森的投資組合經理繆子美表示,金融是中美兵家必爭的重要板塊,對於在各個領域的成功都至關重要;管理高達5億美元資產的繆子美說,中國需要一個超級連結,香港是扮演這一角色的理想地點。
彭博指,中國官員努力協助香港成為中國企業的融資引擎,包括放寬資本流動規則、加速跨境支付、公開鼓勵更多企業到香港上市,又形容北京駐香港最高代表的語氣比前任更友善。報道又引述知情人士指,中國監管機構亦放慢企業赴美上市的註冊速度,促使企業轉向審批較容易的香港。
本港今年透過股票銷售(包括上市、大宗交易和配售)籌集的資金約為450億美元,去年同期僅為63億美元。公司債發行量接近470億美元,創下同期最高紀錄。律師事務所Cooley LLP的合夥人兼IPO專家蔡華指,最近太忙,婉拒的新交易比接受的更多,正在僱用更多人來應付額外工作量。預計目前進行的交易,至少還能持續12個月。
目前在港交所排隊上市的公司超過200家,彭博引述一間中國公司的銀行家指,僅她所在的銀行就有90多個潛在香港IPO項目要處理。快速時尚巨頭Shein已秘密提交上市申請,成為華爾街銀行繼寧德時代後,下一個必爭的交易。
彭博指,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擔任寧德時代的承銷商後,被美國國會議員要求退出,否則會面臨「重大的監管、財務和聲譽風險」。最終上市工作按計劃進行,但在7月底,美銀和摩通仍然收到議員的傳票,要求提供與上市相關的文件。彭博說,事件顯示國際金融機構在香港的運作,仍然面臨被華府政客針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