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極端氣候加劇 天氣衍生金融產品迎契機
據統計,今年香港天文台已發布了14次紅色和5次黑色警告,創下近二十年來的最高紀錄,且雨季尚未結束。珠江三角洲地區發生了數次中小型洪水,泥石流險情不斷,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安全。
與此同時,國內多地自6月起陷入「蒸桑拿」模式,持續遭受烈日炙烤。就連向來以涼爽著稱的東北地區,空調也成了緊俏商品。據悉,由於東北地區房屋牆體較厚,空調廠商專門組織了安裝特工隊支援當地市場,提高安裝效率。
極端氣候常態化
更令人擔憂的是,極端天氣正在全球範圍內頻繁出現。西班牙、法國多地氣溫突破40度,意大利多個城市進入「高溫紅色警報」狀態。南半球的阿根廷、智利、烏拉圭等國則出現創紀錄低溫,部分地區最低氣溫降至零下18度。
北半球經歷熱浪、乾旱、暴雨和洪災交織,南半球則遭遇世紀嚴寒。這表明地球上引發極端天氣的各種因素常常同時出現,相互影響並彼此強化。這些事件更加清晰地表明,氣候危機不是未來的威脅,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那麼有沒有可以直接對沖氣候風險的金融產品呢?環顧市場,目前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氣候類衍生品選擇有限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於1999年推出了氣溫期貨產品,這是全球首個基於天氣指數的衍生品。當時推出的主要是針對美國主要城市的HDD(供暖度日)和CDD(製冷度日)指數的期貨合約。
近年來,隨着極端氣候事件頻繁,天氣衍生品的交易量呈顯著上升趨勢。據CME集團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5年間,氣溫衍生品的年均交易量增長顯著。尤其是2023年後,在全球多地連續出現極端高溫和異常降水後,相關合約的交易量再度攀升。
CME的氣溫期貨定價簡單明瞭。它以18度作為基準氣溫,這個數值來自歷史統計分析。以夏季的CDD(製冷度日)指數為例,計算方法是將每日平均氣溫減去基準溫度18度,然後按天數累加,最後乘以價格係數。
此外,市場上還有CAT(累積平均溫度)指數,它更為直接,毋須基準溫度,只需累加每日平均氣溫。這種方法能簡潔地測量日均氣溫與基準的差異,反映出涼爽程度。
如果你預測今年夏季東京將持續高溫,那麼你可以持有看漲CDD或CAT合約,為自己賺些支付空調和冷飲的費用。
中國處於探索新階段
中國正積極推進天氣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以應對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在相關政策支持下,中國已開始研究和推進天氣指數期貨等衍生品,特別關注氣溫、降雨、風力和日照等天氣指數產品的設計。
內地主要期貨交易所已分別與氣象中心合作,推出覆蓋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氣象指數,為相關衍生品市場發展做準備。目前,結合氣溫指數的「保險+衍生品」試點項目已成功落地,如湖北茶葉寒潮保險和廣東水產溫度保險等,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然而,中國天氣衍生品市場相較發達市場仍處起步階段,主要局限於溫度指數產品,種類和深度有待拓展。參與者集中在保險公司和能源企業,缺乏多元化參與。雖有政策支持,但專門監管框架不完善,標準化合約和交易規則,债券期权类产品尚在探索中,限制了市場参与程度以及發展速度。
但挑戰與機遇並存,以應對氣候威脅為契機,借助新能源這一突破口,有望加速天氣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結語
不知今年上任首日就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特朗普,是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2025年的夏天以殘酷的現實展示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不僅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還對生態系統、水資源、糧食安全和公共健康構成嚴峻挑戰。
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我們無法徹底解決環境和氣候帶來的問題,但只要採取負責任的行動,就能減緩其惡化的程度。這樣可以為子孫後代爭取多一点時間,讓他們有機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富途策略師團隊(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其及其有聯繫者並無擁有上述股份發行人之財務權益。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及買賣要約。)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