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女星實測「饅頭減肥法」瘦1.5kg 醫曝4大隱憂

中天電視台

更新於 18小時前 • 發布於 2天前

近來社群平台掀起「饅頭減肥法」熱潮,女星夏若妍、王梓薇親身實測後成功在短時間內減輕體重,引發不少人跟風嘗試。許多人認為白饅頭是「乾淨的碳水化合物」,熱量低且具有飽足感,是減脂聖品。然而,醫師提醒,雖然短期內因熱量赤字確實能減重,但長期僅靠饅頭減肥可能帶來多項健康風險,甚至導致越減越肥。

女星夏若妍曾分享自己因術後休養期間,體重從50公斤增至56公斤,體脂也從23%上升至27%。為了快速恢復身材,她採用「饅頭減肥法」,成功瘦身且沒有復胖。另一位中國女星王梓薇也與母親一同挑戰此法,一天最多食用5顆白饅頭,結果一週後她減輕了1.5公斤,而她的母親更是瘦了將近3公斤,成效顯著。

值得關注的是,夏若妍強調她的方法並非整天只吃饅頭,而是將饅頭作為運動前後的能量補給品。她解釋,饅頭屬於單純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速度快,能迅速提供能量,有助提升運動表現。她建議在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食用半顆饅頭,可補充身體所需的肝醣,避免運動時消耗寶貴的肌肉組織。而運動後則必須搭配雞胸肉、豆腐、雞蛋等優質蛋白質,以「碳水+蛋白質」的黃金比例,幫助肌肉修復與生長,維持基礎代謝率。

王梓薇的饅頭分配方式則是早餐2個、午餐2個、晚餐1個,並搭配水或椰子水增加飽足感。這種方法雖然短期內見效,但專業醫師指出其中隱藏的健康隱憂。

有開設減重門診的開業醫師張進芳提醒,單一食物減肥法並非長久之計。他解釋,一般的饅頭每個約90克至110克,熱量約為200至240大卡,若每餐僅食用1至2個,全天熱量確實會低於基礎代謝率而導致體重下降。然而,這樣的減重方式雖然表面上體重減輕,卻隱藏著多項健康風險。

張進芳醫師點出四大風險:首先,饅頭屬於澱粉類食物,攝取後會使血糖急速上升,身體為了平衡會分泌大量胰島素,導致血糖又快速下降。這種血糖的高低起伏反而容易產生飢餓感,讓人越吃越多;其次,若只吃饅頭而缺乏足夠蛋白質,長期下來會導致肌肉量不足,肌肉流失會使基礎代謝率下降,形成容易復胖的體質。

女星夏若妍曾分享自己靠「饅頭減肥法」,成功瘦身且沒有復胖。(圖/翻攝夏若妍Nita臉書)

第三,長期只攝取單一食物會造成營養不均衡。有網友反應執行饅頭減肥法後出現便秘問題,這可能是缺乏膳食纖維的警訊;最後,大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加上饅頭是用酵母菌發酵,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引發脹氣或胃食道逆流等問題,因此消化性潰瘍或胃食道逆流患者不適合採用此減重方法。

許多人認為不加餡、不加油的白饅頭是「乾淨的碳水化合物」,但張進芳醫師指出,無論是否額外添加糖分,只要是澱粉類食物,進入體內就會被轉化為糖分。他建議,與其選擇白饅頭,不如選擇糙米飯或五穀飯等「全穀類」的非精緻澱粉。這類食物需要身體花費更多能量去消化吸收,因此升糖指數(GI值)較低,能讓血糖上升速度較為平緩,飽足感也更持久。

張進芳醫師進一步建議,相較於白饅頭,不妨改吃原型食物如「十穀米」、「胚芽米」,不喜歡全穀類的人也可以選擇高纖白米飯,這些原型食物比經過加工的饅頭更為健康。另一選擇是食用無糖白饅頭,內夾青菜、雞蛋等食材,使飲食更加均衡。他強調,減重飲食應把握均衡原則,將適量的全穀類主食搭配足夠的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再配合規律運動,才是健康且可長久執行的減重方式。

立刻加入中天新聞LINE官方帳號,一手掌握當權者不想讓您知道的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