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案未過加深中國滲透? 日本記者:臺灣抗中意識已萌芽
臺灣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立法院罷免投票,引起國際間關注。日本自由記者福島香織,最近在網路媒體《JBpress》發表專文指出,大罷免的結果,反映出臺灣民意的複雜性,還有對賴清德政府施政方向的評價;同時也凸顯臺灣在面對中國威脅時,民主制度與國家安全之間的微妙平衡。
福島香織撰文指出,大罷免的理由之一,是涉及國家安全保障的意識形態問題。只是投票結果,包括24名國民黨籍立委,還有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數無法通過;在投票前夕,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還在臉書留言「大罷免大成功」,顯示民進黨方面,可能也沒有預料到這個結果。與此同時,有些議員的罷免反對票,高於2024年立法院選舉的得票率,這部分也反映了臺灣民意對民進黨政權的不滿。
另外中國共產黨,在這波大罷免期間,不斷批評民進黨政權是「假民主、真獨裁」,這樣的批評雖然像是黑色幽默,但大罷免的失敗,在某些方面似乎也表明賴清德政權,因為部分政策背離民心,並不受臺灣選民青睞。
對於這次大罷免投票,福島香織還整理日本專家的分析,點出四大原因。
・賴清德政權的強權、父權、獨裁者特性,引起選民反感。
・反中親美路線和急於加強國防的方針,可能激怒中國,導致臺灣海峽不穩定的擔憂,存在於臺灣輿論中。
・儘管經濟成長率高,但可支配收入偏低的臺灣人,生活困難未被重視的經濟政策,引發不滿
・中國共產黨對臺灣的滲透工作取得進展,民意和投票行為被操控。
其中,清華大學小笠原欣幸名譽講座教授認為,這是國民黨的完全勝利,民進黨的對中抵抗路線受到否定,中國共產黨對臺灣的滲透將進一步加深。然而,麗澤大學特任教授江崎道朗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罷免案未通過的主要原因,是民進黨內部對罷免運動的態度不夠積極,加上臺灣情報部門對國民黨議員與中國關係的資訊保持克制態度。他強調,這次罷免行動,能夠收集到足夠多的連署並進入投票階段,本身就已經反映臺灣社會,對中國警戒程度的提高。
綜合以上各種原因,福島香織認為,儘管大罷免行動失敗,不過臺灣社會對中國的警戒意識,以及作為印太民主陣營一員的國家認同,已經萌芽。無論是民進黨、國民黨還是民眾黨執政,只要臺灣保持民主制度,就不太可能輕易採取將臺灣民主自由,讓渡給中國的政策。
罷免案沒通過,對賴清德政府的確是一大打擊,但如果能持續揭露中國對臺滲透工作的具體案例和危險性,強調防範臺海危機的重要性,將能逐漸影響民意,並為未來的大選奠定基礎。福島香織最後總結指出,臺灣作為自由民主陣營成員的重要角色定位,預計不會因為大罷免的失敗有所改變。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