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骨瘦如柴」! 哈瑪斯人質影片曝光 納坦雅胡怒了 : 這堅定我滅哈瑪斯的決心
Newtalk新聞
據《騰訊網》報導,近日國際社會要求落實以巴問題「兩國方案」的呼聲進一步加強,七大工業國組織(G7)成員如英、法、加拿大等國已顯現「轉向」趨勢,表達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意願,這自然令以色列及其盟友美國承受更大國際壓力。輿論認為,以色列在加薩地區持續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在當地造成的一系列人道主義災難,是導致上述國家「轉向」的直接原因。
7 月 31 日和 8 月 2 日,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瑪斯)分別公開關於 2 名以色列人質的影片,畫面中顯示 2v名人質看起來瘦骨嶙峋、憔悴不堪 ,令以色列和國際社會備感震驚,使得民眾要求政府確保釋放仍被扣押在加薩的人質,亦同時在人質家屬中引發了恐慌。
一系列「飢餓畫面」無疑成為了爭論焦點。一邊是瘦骨嶙峋的以色列人質,一邊是營養狀況堪憂的大量加薩兒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於 8 月 1 日發佈報告稱,5 月下旬以來,加薩地區近 1,400 名巴勒斯坦民眾在尋求獲得援助物資時遇難,其中僅7月最後兩天就有百餘人喪生。859 人死在美國和以色列支援的私營組織「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物資分發點附近,514 人死在物資車隊途經的地方。以色列軍方則回應稱,哈瑪斯破壞了援助物資分發系統,但並未提供相關證據。
對於國際社會加大對美以的施壓,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指出,英法加等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可能會帶來實質性的法律影響。一旦歐洲的主要國家承認了巴勒斯坦國,那麼以色列在加薩地區和約旦河西岸的軍隊行動,就會被認定為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的行動,進而受到更多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法的掣肘。
歐洲的「骨牌效應」
自從以色列今年 3 月單方面撕毀第二次加薩停火協議以來,不僅擴大了在加薩地區的軍事行動,還加大了封鎖力度,全面禁止聯合國與國際援助組織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進入加薩,使加薩地區陷入嚴重饑荒和人道主義危機。世界糧食計畫署於 7 月 29 日聲明稱,超過三分之一的加薩民眾已經連續多天沒有食物可吃,加薩衛生部資料顯示,已有 151 人死於營養不良,其中 89 名是兒童,而大多數死亡發生在最近幾週。
自 2023 年 10 月 7 日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在加薩地區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至少 6 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至少近一半為婦女和兒童。不僅如此,以色列在加薩地區實施「焦土戰術」,系統性地摧毀了當地的基礎建設,將超過 200 萬加薩民眾,強制遷移到地中海沿岸的一小片所謂的「安全區」內。已有許多專家和人權組織指出,以色列在加薩地區的行為,已經構成種族滅絕。
孫德剛表示,英法等國計畫承認巴勒斯坦國的首要原因,是為內部因素,國內民眾意識到加薩地區的現況,已徹底違反人道主義原則,以色列軍隊實施的是屠殺和種族清洗。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民眾迫切要求本國政府承認巴勒斯坦國,以保護巴勒斯坦平民。許多巴勒斯坦人為了去領一點援助物資,被以色列士兵射殺,其中甚至包括許多兒童,這些場景對歐洲民眾的心理產生了很大衝擊。
此外,與美國的關係也是英法加等國的重要考慮,在當前川普政府對於加薩危機的縱容態度,令英法加等國不願再做沉默的羔羊,要和美國拉開距離,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展現出戰略自主。孫德剛認為,英法等國希望重返道德制高點,並在外交上形成一種「骨牌效應」。
孫德剛認為,目前美國的一些其他盟友如德、日、韓都在觀望, 2024 年 5 月至 6 月期間,西班牙、挪威、愛爾蘭、斯洛維尼亞和亞美尼亞先後承認了巴勒斯坦國。這是 2023 年 10 月 7 日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以來,首次出現北約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而若英、法、加承認巴勒斯坦國,可能會成為第二波承認巴勒斯坦的浪潮,而此種情況將導致以色列和美國陷入進一步孤立,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形成制衡,阻止以色列在加薩地區製造更多人道主義危機。
然而西北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晉向澎湃新聞指出,英、法、加三國是否會採取實質性的行動來限制與以色列的合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反對以色列在加薩地區的軍事行動和約旦河西岸的猶太定居點擴張,是需要專門的立法的,是否需要對從以色列進口的商品進行甄別或標注,以確定該商品生產的地區來源是不是位於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未來得到解決。英、法、加三國會不會採取這種做法,目前還很難講,要由這些國家的國內政治局勢決定。」
「兩國方案」的希望與隱憂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顧問李偉建指出:英、法、加三國此番計畫承認巴勒斯坦國,主要還是給以色列施加壓力,表達自身立場,並不意味著要馬上推動建立巴勒斯坦國的談判。正式建立巴勒斯坦國家,在當下來看並不現實。
英國首相斯塔默(Sir Keir Rodney Starmer)在 7 月 29 日的講話中提到對「兩國方案」前景黯淡的擔憂。「我之所以現在這麼做,是因為我特別擔心支持「兩國方案」的想法正在逐漸減少,距離實現該方案愈發遙遠。」斯塔默表示,英國的目標是在建立一個安全的以色列國家的同時,建立一個可行的、擁有主權的巴勒斯坦國家。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拉米(David Lindon Lammy)指出,鑒於英國在 1917 年《貝爾福宣言》中對以色列建國發揮的關鍵作用,倫敦計畫承認巴勒斯坦建國是「歷史的責任」。英國沒有兌現對巴勒斯坦人的承諾,這是「歷史的不公正,而且還在不斷顯現」。
7 月 29 日,在由沙烏地阿拉伯和法國聯合主持召開的聯合國「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及落實「兩國方案」高級別國際會議」結束後,會議發表了以巴問題《紐約宣言》,重申了對於通過「兩國方案」解決以巴問題的支持。包括卡達、沙烏地和埃及在內的 17 個國家,以及歐盟和阿拉伯聯盟全體成員一致贊成該宣言,以色列及美國均未參加此次會議。
孫德剛指出,《紐約宣言》的簽署具備重要的分水嶺意義,將落實以巴問題「兩國方案」從概念層面轉化為了實質層面和落實層面。「簽署該宣言的國家同時涵蓋了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國家,形成了支持「兩國方案」的『統一戰線』,進一步孤立了以色列和美國。」
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胡 3 日再對哈瑪斯釋放強硬信號。他說,哈瑪斯無意達成停火換人協議,這堅定了他「消滅」哈瑪斯的決心。據以媒報導,以國防軍已向總參謀長扎米爾(Eyal Zamir)提交了一項分階段行動方案,旨在進一步擴大在加薩地區的軍事行動。以色列一個代表大多數被扣押人員家屬的團體批評說,擴大戰爭將把命懸一線的被扣押人員置於更大危險之中。
李偉建指出,以色列如果執意選擇逆潮流而行,繼續推行擴張政策,侵佔巴勒斯坦領土、無視巴勒斯坦人民的權利,長期來看必將遭受反噬。「以色列長期以來執迷於確保自身的絕對安全,為此不惜發動多場戰爭,肆意侵犯周邊國家,但最終還是無法獲得安全。儘管從軍事上看,以色列確實在本輪以巴衝突中取得了勝利,但以色列的國際信譽、國際形象一落千丈,許多國家都開始反對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可以說是失大於得。長遠來看,以色列面臨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李偉建表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