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關稅投資美國恐掏空台灣?財經網美揭真相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週宣布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為20%,但我國總統賴清德表示這只是暫時性數字,稱台美仍在進一步磋商。不過,有聲音擔憂若為了降關稅,砸大錢投資美國恐會掏空台灣。對此,媒體人「財經網美」胡采蘋表示,川普的投資美國計畫就像是「反向一帶一路」,讓各國企業去美國投資,並分析說投資美國並沒有掏空台灣的風險,呼籲大家「不要聽信誤導,到時候後悔莫及」。
胡采蘋今(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關於各界非常驚嚇的幾千億美元投資美國,會不會掏空三代台灣人的努力,昨天韓國總統府政策企劃室長金容範有出來接受韓國電視採訪,比較詳細的說明了所謂的『投資美國』的內容」。
胡采蘋隨後摘要外媒新聞報導指出,韓國承諾「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事實上這是一種「擔保貸款」,而不是直接投資,會由韓國進出口銀行、韓國貿易保險公司貸款給韓國企業,讓韓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案中使用,這不是漫無目的的貸款,必須在商業上有可行性。
韓國真正投資美國的股權投資比例,將小於5%,只在具有商業可行性、投資美國本土的案子上使用,這跟所謂的「日本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承諾類似,日本官員也說,實際投入股權的資金只會有1~2%。
胡采蘋表示看完新聞後哈哈大笑,認為川普根本是在推動「反向一帶一路」計畫,中國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就是中國金融機構貸款給各國,讓各國各自去蓋機場蓋港口。但川普就是讓各國企業去美國投資,投資的計畫如果需要用錢,就由韓國、日本的國家金融機構去貸款。
胡采蘋解釋,「貸款可以生利息,債權還是我們的,等於是日本真正投資美國的錢,是5500億美元*1~2%=55億美元~110億美元,剩下的5400億美元那是貸款。韓國真正投資美國的錢,是3500億美元*5%以下=175億美元以下,剩下的3300億美元那是貸款」。
胡采蘋說明,「貸款給別人,債權還是我們的,我們主要是拿利息,別人還是要還錢給我們。投資的部分如果做得好,可以再投第二輪或第三輪股權,這就是一個川普大創投,各國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美國投資,根據日韓官員回報的情況,投資的金額大概就是55~175億美元,剩下的錢是要去做貸款」。
因此,胡采蘋強調擔憂投資美國會掏空台灣的說法「可能有相當大的誤導性」,第一,貸款給美國或投資美國,並不是送錢給人家,我們還是有債權、有利息拿,錢還是我們的,債務人還是要還。
胡采蘋表示,就像台灣央行買美國公債一樣,這不等於「搬錢給美國」,台灣央行手上一大堆美元,這些美元閒置在那裡等於是在貶值,因為現金會被通貨膨脹吃掉,錢一定要去生利息,不然就是在貶值,因此各國央行才會去買美國公債,因為美國公債的利息很不錯,更重要的是他的流動性非常大,什麼時候要換錢都有人要跟你換。
第二,投資是一個商業機會,大家是比眼光、比執行力,如果各國都去投資美國,美國真的大發了,日韓都有投資,只有台灣沒投資,那你的風險就是完全錯過了這一波「反向一帶一路美國大投資潮」。各國收到的關稅稅率那麼高,以後東西賣去美國15%起跳,這表示美國公司在地生產躺著就贏你15%。
第三,胡采蘋表示,「15%起跳的優勢,我不太認為在美國投資一定都輸,會挑投資計畫早就賺翻了,上個禮拜我才看到我朋友投資的公司在美國IPO,我非常懊惱。這種感覺,就是將來日本韓國投資的公司在美國IPO了,結果我們台灣都沒」。
胡采蘋最後結論,「希望台灣人不要聽信誤導,到時候後悔莫及,那樣三代台灣人的努力才是要付之一炬了吧」。
顯示全部
留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