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屈公病疫情失控 今年已逾7700人染疫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
中國廣東省的屈公病(chikungunya,中國譯為基孔肯雅熱)疫情持續失控,根據中國官方統計,從7月27日凌晨0時至8月3日凌晨0時為止,廣東省內新增2892起屈公病本地病例,今年總計已有7716人染疫。
據中國官方媒體《央視新聞》報導,在新增的2892起感染個案當中,以佛山市2770例最為嚴重,其次分別為廣州市65例、東莞市和中山市各11例、深圳市與江門市以及肇慶市各6例、梅州市5例、珠海市和惠州市各4例、潮州市2例、陽江市與雲浮市各1例。
據了解,屈公病是透過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等蚊蟲傳播,目前尚無特效藥能夠治療,被感染者可能出現39度以上高燒、關節劇烈疼痛、肌肉疼痛、皮疹、噁心嘔吐等症狀,眼部、心臟或神經系統也有可能受到影響,部分患者會演變為慢性病痛或嚴重併發症,致死率約為千分之一。
廣東省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彭揚惠透露,院內收治的屈公病患者大多是輕症,出院時症狀差不多都已緩解,不過少數患者可能1至3個月內持續會有輕微關節疼痛,最長可達18個月。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已針對中國廣東省的屈公病發布二級旅遊警示,呼籲旅客加強預防措施,包括出發前施打CDC所批准的2款疫苗IXCHIQ、VIMKUNYA,並在當地利用防蚊液、穿長袖長褲、住在有紗窗的地方來防止蚊蟲叮咬。
病媒蚊防治專家、台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黃基森表示,尤其與台灣往來密切的中國廣東、印尼、菲律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都已列為第一級「注意」,顯示我國風險也拉高。
黃基森強調,9、10月是病媒蚊活躍的高峰期,提醒民眾出境返台2週內,若出現發燒、頭痛,筋骨痠痛等疑似症狀,應盡快就醫並抽血檢驗,以免持續傳播造成病例數「爆掉」,尤其屈公病潛伏期最短僅2天,當病人就醫時,社區恐已發展出第2波疫情,一定要落實防蚊工作。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