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救關稅後... 川普恐再祭難題 要求駐韓美軍牽制中國
南韓造船業斥巨資與美合作,促成韓美關稅談判順利落幕,守住15%關卡。但後續問題緊接著來,包括美方提出的9成獲利歸美問題,還需總統李在明在韓美峰會上提出。除此之外,外界預測美國總統川普可能會在會晤上,提出「韓美同盟現代化」,可能聚焦調整駐韓美軍牽制中國、因應台海衝突的角色。這對希望同時維繫與中國關係的李在明而言,可能是一大難題。
美國費城,高高矗立一座最高可吊起660噸船舶的巨型起重機,仔細一看橘色的設備上,清晰刻著韓國造船龍頭「韓華」的標誌。去年底韓華砸下1億美元收購的這處造船廠,成為韓美貿易談判達成協議關鍵中的關鍵。會這麼說,原來是因為…。
世宗大學商學院教授 金大鐘:「韓美合作潛力最大的領域,韓國能最大程度幫助美國之處,就是造船業。在這回關稅談判中,也成為最重要的籌碼。」
在協商前,美國海軍部部長曾來到韓華造船廠視察,據傳當時對焊接技術培訓和韓式生產技術相當滿意,將結果報告給總統川普後,間接推動兩國貿易談判加快進程。
韓華費城造船廠執行長 David Kim:「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每年建造10艘以上船舶,現在背負著盡快實現目標的壓力,而這也成為效率提升的動力。」
曾經是世界造船強國的美國,日漸衰落,在全球競爭中處於劣勢。目前全球船舶建造量,中國占比超過5成,南韓以29.1%位居第二,日本緊追在後,美國比重則不到0.1%。
美國總統 川普(2025.04):「我們過去是每天造一艘船,現在一年連一艘也沒有,但我們是有能力的。」
為了重振川普心中的造船夢,美國迫切需要韓國盟友技術交流。相對的,韓國造船公司願意投入鉅額資金,則是看準未來在美國境內船隻建造和維修(MRO)市場的發展潛力。
南韓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貿易室長 金宗德:「無論是液化天然氣船舶,還是高階產品,南韓在造船領域比中國更具優勢。 因為美國市場很大,所以應該會帶來一些好處。」
只是未來獲利如何分配,對企業來說很重要,美方強硬表態9成獲利應該歸於美國。對於這一說法,首爾當局並未反駁,只解釋美國指的是「再投資收益」。
南韓總統室政策室長 金容範(7/31):「政府內部認為,美方應該是指再投資的概念。如果在美國獲利,理論上可以透過像是把利潤匯回國這類方式,一次性把錢轉走。但不要這麼做,而是讓資金繼續留在當地,大概是這個意思。」
也就等於南韓企業若在美國取得營收,要將資金再次投資於當地,無疑將加重企業負擔。具體細項和後續投資問題,預計將在12日登場的韓美領袖峰會上提出討論。
世宗大學經營學系教授 黃容植:「 韓美領袖會談中需要商量投資基金的細節,很可能會出現川普突發言論或行動。像是防衛費分擔之類的議題,如果被額外提出,需要事先做好情境規劃。」
只是韓方擔憂,李川二人第一次見面,川普可能再開「第二張帳單」,這回的課題是軍事。
韓聯社TV記者:「 李在明政府上台後,韓美外交部長首次會晤,雙方就『同盟現代化』達成大致共識。所謂的『同盟現代化』,是指根據區域安全環境的變化,調整同盟的性質,核心在於擴大駐韓美軍戰略上的彈性,不僅用於威懾北韓,也用於牽制中國。」
美方正積極推動「韓美同盟現代化」,提高防衛費、駐韓美軍功能以及南韓在台海衝突中的定位,可能成為峰會上談論焦點;李在明如何在中美之間維持外交平衡,備受矚目。
國立外交院北美歐洲研究部教授 閔廷勳:「 在牽制中國方面,韓國會扮演多積極的角色,以及會多大程度明確表明立場,這部分勢必會讓人感到相當不安與困難,所以這將會是一項重大的課題。」
李在明政府緊鑼密鼓籌備上任後首次韓美峰會的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企業,繃緊神經應對15%輸美關稅,尤其食品業者緊盯市場動態。旗下泡麵廣受歡迎的三養食品,由於生產基地設於南韓境內,被列為關稅直接影響對象,對此公司聲明部分品項價格,恐怕得調漲;樂天健康食品也表示,因為並未在美國設廠,所有產品都以出口形式銷往美國,正在討論對策;大象(Daesang)食品則考慮擴大美國當地生產比重。
南韓化妝品業者:「 因為並非只有韓國產品被課稅,而且韓國彩妝單品價格本來就不算高。價格彈性將如何變化,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
雖然政府守住15%關卡,但各行各業持續擔憂獲利展望,南韓企業加速調整布局,尋求突破策略。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