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協議沒書面文件各執一詞 川普稱美拿9成利潤南韓反駁「並未談過」
南韓總統李在明即將與美國總統川普展開上任後首場領袖峰會,預計於12日舉行。路透社報導,南韓與美國最近針對關稅達成的貿易協議,仍有還沒解決的議題,包括南韓對美國3500億美元的投資細節和利潤分配,以及川普可能要求南韓再付更多國防費用和企業投資,將為這兩位盟友的貿易關係埋下未爆彈。
路透社報導,川普7月30日宣布與南韓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南韓商品的關稅調降至15%,南韓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並購買價值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不過,該會談未簽署書面協議,雙方對這項協議的解讀已出現歧異。
不僅沒有書面協議,而且這項貿易協議也談得並不完整。南韓原本構想的協議是貿易、安全與投資三合一方案,但上周達成的協議卻大幅縮水成僅剩貿易。南韓總統府顧問金永範(Kim Yong-beom)表示,這是因為日本比預期的更早和美國達成協議,讓南韓也想趕快跟美方達成以貿易為核心的協議,所以把安全和投資相關議題留到即將舉行的峰會再談。
韓對美3500億美元投資案迷霧 雙方各執一詞
最關鍵的是,川普聲稱南韓向美國提供3500億美元投資,其中90%的利潤將歸美國所有,並同意開放國內稻米市場,南韓總統府顧問金永範3日表示,雙方在會談中根本未曾討論利潤分配問題,南韓的預期是,這些利潤將「再投資」於美國本土。他說,美國想拿走大部分利潤的構想,「在一個文明國家是難以理解的」;同時,對於華府聲稱將擁有該投資的所有決定權,金永範也駁斥這只是「政治修辭(political rhetoric)。」
川普也曾表示,這筆3500億美元將用於投資由美國擁有、控制,且由川普親自選定的項目。南韓財政部長具潤哲(Koo Yun-cheol)1日表示,雙方仍需在即將舉行的工作層級會談中,努力釐清這筆資金的細節。他說,「人們常說魔鬼藏在細節裡。」首爾官員表示,3500億元中將有1500億元投入造船產業,其他資金則預計用於半導體、電池、關鍵礦產、生物科技、核能及其他戰略性產業。
金永範表示,南韓已在協議中加入安全機制以降低融資風險,包括美方承諾從這些專案中購買產品的「承購協議」(offtake clause),以及僅投資於具有商業可行性的項目。他說,該投資的具體架構尚未確定,但目前規劃中,大部分將以貸款與擔保形式提供,股權投資僅占少部分。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南韓將對美國商品如汽車與稻米提供「歷史性市場准入」,呼應了川普早前的說法。但南韓方面一再強調,雖然華府不斷施壓,雙方仍未就農產品市場,包括牛肉與稻米達成任何協議。此外,南韓也指出,其他非關稅障礙,如對大型科技企業的監管,也可能成為雙方的談判障礙。
韓美FTA曾重談 南韓前官員憂口頭承諾沒保障
沒有書面的貿易協議有多容易引發爭議,看看有書面協議的《韓美自由貿易協定》(KORUS FTA)就知道。曾任2007年《韓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代表的崔皙泳(Choi Seok Young)警告,「就連像FTA這樣具約束力的協議都能被有效取消(efficiently scrapped),這次還只是個承諾而已。」2017年4月,川普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宣稱,「無法接受(unacceptable)」韓美自由貿易協定這項「糟糕的協議(horrible deal)」,要求重新談判;2018年,雙方修訂《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包括美國汽車製造商將獲得更大的南韓市場准入等。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Yeo Han-koo)上周自華府返回南韓後表示,「我們無法感到安心,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次面臨關稅或非關稅措施的壓力。」國防費用預料將成為峰會中的關鍵議題,因為川普長期以來一直表示,南韓應該為美軍駐韓的費用支付更多。
顯示全部
留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