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不是史上最好?紐時:關係異常緊張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白宮上週四公布各國關稅稅率,針對台灣出口至美國商品徵收20%關稅,總統賴清德宣稱這僅是暫時性關稅,負責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強調仍持續與美方談判當中,與晶片關稅息息相關的的232條款讓台灣產業界更加關注。美媒紐約時報以「美台關係緊張中」為題指出,隨著美國權衡對台灣主要出口產品半導體徵收破壞性關稅的可能性,對於台灣來說,更大的威脅仍在逼近。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公布對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徵收20%的新關稅,正值台美之間的關係異常緊張之際。紐時指出,數天前,在川普政府的要求下,台灣總統賴清德取消了原定在前往拉美途中過境紐約和達拉斯的計劃。台灣的領導人通常會利用這種過境安排來展示與美國的關係,這樣的舉動總會引發中國的抗議,因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
紐時引述台灣官員說法,台灣談判代表在華盛頓進行了數週的談判,但沒有達成像日本和韓國簽署的那種貿易協議。隨著美國權衡對台灣主要出口產品半導體徵收破壞性關稅的可能性,更大的威脅仍在逼近。行政院在上週五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潛在的半導體關稅是雙方持續談判的一部分,強調雙方團隊都肯定談判進度持續推進。淡化了新的關稅稅率,稱雙方只是尚未結束談判
紐時指出,台灣的主要出口產品是晶片及相關產品,台灣企業生產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先進的半導體,而這是從智慧型手機到人工智慧等各種電子產品的核心。半導體通常作為人工智慧伺服器等電子產品零組件的形式進入美國。專家表示,很難對該行業徵收關稅,因為其供應鏈非常複雜和專業化。
報導提到,今年3月,台灣表示有興趣從阿拉斯加購買天然氣。幾週前,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也強調將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擴大其在亞利桑那州的業務,川普在4月份宣布首輪關稅時曾經稱讚台積電的投資;然而,台灣的鄰國日本和韓國近期分別同意對美國進行多於台積電數千億美元的投資。這可能是正在進行的談判卡關因素之一。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