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美科技巨頭雖加大在台投資 若開戰恐難援台
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研究員布雷斯尼克,2日在日經亞洲刊登了一篇社論指出,雖然谷歌、微軟、亞馬遜和蘋果等科技巨頭擴大了在台事業規模,但多數公司與中國的聯繫比台灣更加緊密,若是台海發生危機,可能會限制這些企業的援台意願。
美企擴大對台投資 但僅為九牛一毛
布雷斯尼克(Sam Bresnick)引述報告稱,台灣確實是美國科技巨頭的重要基地。以谷歌來說,其在彰化營運了一處數據中心,近期又在新北開設了一家軟體研發機構,該公司一位高層也坦言,除了美國以外,台灣是海外最大的硬體研發中心。
其他企業方面,蘋果在台灣與近50家廠商合作生產,據傳正在興建首座本地數據中心。微軟最近則在台灣啟用了第一座數據中心,並與經濟部合作,投資AI與物聯網的研發設施。亞馬遜也開始擴大在台業務,今年六月啟用了首座本地數據中心,並承諾投入數十億美元的新一輪投資。
但整體來看,這些公司在台灣的布局仍然相對較小。谷歌的在台投資規模雖然比其他同業大,但也僅占其海外直接投資的1%左右。微軟和亞馬遜在台灣的研發與數據中心計畫,只占其全球布局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大多仍與中國保持更為緊密的商業、供應鏈與研發聯繫。
供應鏈仍在中國 一旦開戰難援台
蘋果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儘管蘋果最近新增了幾家台灣供應商,但大部分製程仍在中國工廠進行,並且中國市場總收入所佔的份額遠高於台灣市場。
這些企業雖然有在不同層次上協助烏克蘭對抗俄軍入侵,但跟台灣的狀況不同。俄軍入侵時,美企在俄羅斯幾乎沒有任何損失,其收入、供應鏈或研發也不依賴俄羅斯,而且在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壓倒性支持下,美企援烏對公司聲譽有利,亦有政治保護傘。
但在台灣則不然。在緊急情況下,台灣可能會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但在多數政府不承認其台灣主權的情況下,可能會使美企的處境複雜化。若再加上上述提到的美企對中依賴度,可能會讓他們更不願對台伸出援手。
以特斯拉而言,馬斯克知道在台設廠的敏感性,因此儘可能避開在台投資,他本人也質疑過台灣的主權問題。此外,他曾和俄羅斯總統普丁討論過防止星鏈(Starlink)進入台灣的問題,而普丁顯然是代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這項請求的。
台灣政府也深知這些風險,因此已拒絕和SpaceX簽訂星鏈協議,轉向探尋與亞馬遜的低軌道衛星項目─古柏計劃(Project Kuiper)合作的可能性。但該系統規模較小,穩定性也不如星鏈。此外,台灣也正著手建置自有的衛星網路,然而可惜的是,這項計畫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
布雷斯尼克直評,台灣的雲端運算基礎設施和研發中心不太可能迫使美企介入衝突,尤其是這樣做可能會危及其在深圳、北京或上海的事業或供應鏈的情況下。
不過,雖然各大企業在台投資規模整體不大,但仍持續推動「去風險化」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長期來看可能有助於平衡兩岸的商業布局。但如果台海危機突然爆發,對它們來說仍是一項潛在的短期威脅。
因此,美國與台灣政府不能心存僥倖,期待矽谷像當初支持烏克蘭那樣主動出手協助台灣。如果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將援助台灣視為國防政策的優先事項,那麼美台就必須盡可能調整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激勵機制,以確保未來一旦危機發生,台灣能同時獲得科技巨頭與五角大廈的支持。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