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經處:55%德企 下半年維持在台投資計畫
[NOWnews今日新聞] 德國經濟辦事處今(28)日發布2025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其中有約61%在台德商達成企業目標,儘管全球陷入因為關稅動盪,仍有43.4%的德企對於全年企業目標達標有信心、下半年也有55%德企維持投資計畫,顯示台灣作為一個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其地位持續穩固。
值得一提的是,當被問到由於台灣目前遭美國課徵20%關稅,許多台廠正尋覓美國以外市場,歐盟及德國是否可以成為替代市場。德經處長蘭依樺(Eva Langerbeck)表示,過去台德雙邊貿易都是以德國出口到台灣達到8成,台灣出口到德國為20%,近期已出現明顯增加。
台灣大量出口到德國有許多原因,包括台灣政府鼓勵台廠進行供應鏈及市場分散佈局,加上台積電在德國德勒斯登和慕尼黑的投資,德國政府也持續增加對基礎建設、國防及安全技術的加碼投資,這些都為台灣企業提供了進入歐洲市場的絕佳機會。
蘭依樺表示,今年1月至6月,台德雙邊貿易總額達到 1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其中有來自34億美元是台灣出口至德國,70億美元是德口出口至台灣,主因是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熱,帶動台灣半導體和電子產業發展,都增加了對德國機械、設備和化學品的需求。
據報告,約61%的德國企業達成了業務目標,有5成企業收入較2024年有所增加。其中表現最佳的行業為機械、電子、化工和物流業,這些都是受到多數都受到台灣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影響,其中就包括德國著名企業台灣默克(Merck)及台灣福斯汽車。
而在主要挑戰方面,有59%都對於全球經濟增長表達擔憂,較去年57%增加2個百分點。其次是今年首度出現針對美國關稅談判的挑戰,約占54%,這些因素導致一些德國企業推遲投資計畫,尤其是在汽車等對消費者需求敏感的行業。
然而,蘭依樺也說,61%的德企認為,未受到關稅直接影響,像是許多進口汽車到台灣的德國公司是從歐洲和墨西哥,而非美國進口;廠商也可透過供應鏈多元化來應對挑戰,例如從其他市場獲取零組件或尋找替代供應商。
儘管面臨挑戰,她說,高達70%的德企在上半年仍按計畫實施了其投資計畫。這有力證明了德國公司對台灣市場的持續潛力抱持信念,並持續擴張,甚至有6%的公司投資超出了最初的計畫;僅有13%的投資低於計畫水準;進入下半年,55%的公司表示將維持目前的投資策略,這表明德國企業對台灣市場形勢有著良好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