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關稅協議拍板 互利共贏貿易啟新局
美國與歐盟初步敲定關稅稅率,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27號指出,美國對歐洲進口商品,將課徵15%的關稅,適用於汽車、半導體及藥品,她並強調這項協議「在不確定年代帶來確定性」。根據路透社報導,美歐雙方還針對特定戰略產品,達成「零對零關稅」,包括飛機、飛機零件、特定化學品、特定學名藥等。不過歐盟必須同意,向美國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約新台幣22兆元的能源,並在美國 額外投資6000億美元,才能享受優惠稅率。
握手言歡,美國總統川普 與歐盟執委會主席 范德賴恩,在蘇格蘭達成貿易協議框架,美國宣布對歐盟進口商品 課徵15%的關稅,並將適用於汽車、半導體及藥品。
歐盟執委會主席 范德賴恩:「世界兩大經濟體,達成了一項貿易協議,這意義重大 意義非凡,它將帶來穩定性和可預見性,這對大西洋兩岸的企業都至關重要。」
15%的關稅,等於是把川普 先前揚言的 30%關稅砍半;不過歐盟必須同意,向美國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約新台幣22兆元的能源,並在美國 額外投資6000億美元,才能享受優惠稅率。
美國總統 川普:「我們有個好消息,我們達成了協議,我相信 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這可能是迄今 在任何領域,達成的最大協議,無論是貿易領域 還是非貿易領域。」
歐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去年,雙方商品貿易總額達9750億美元。港口貨櫃專家分析,美歐貿易協定雖然尚未最終敲定,但已降低了跨大西洋貿易戰的風險,避免加劇雙方 本已脆弱的經濟狀況。
荷蘭國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布熱斯基:「說實話 對幾乎所有商品,徵收15%的關稅,對雙方來說,似乎都是一種挽回面子的妥協。」
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 雅客:「歐洲需要在經濟,政治和外交上,找到一條更獨立於美國的未來道路。」
專家指出,歐盟必須逐步降低 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才有可能避免被美國予取予求。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