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AI 治理走向碎片化,中國號召成立「全球 AI 合作組織」突破技術壟斷與管控限制
「目前,AI 的關鍵資源和能力集中在少數國家與企業手中,如果進行技術壟斷、管控和限制,AI 將成為少數國家及企業的專屬遊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近日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開幕致詞時表示,由於目前全球 AI 治理標準分歧,造成各國監管理念與制度規範落差巨大,導致創新資源分散,全球協同合作受阻,「當前 AI 治理呈現碎片化趨勢,亟需全球協調。」
因此中國呼籲成立「全球 AI 合作組織」,旨在加速國際協調,制定能獲得「最大共識」的治理框架。李強指出,若各國各自為政,標準不一且監管分裂,將嚴重阻礙 AI 技術的協同創新,並限制產業發展潛力,因此應致力推動標準統一,並提升發展中國家的參與權。中國也表態願與開發中國家分享 AI 成果,避免新興經濟體被排除在外,同時防止技術與利益過度集中於個別國家。
「AI 治理碎片化」的利弊
《ProMarket》的報導指出,AI 治理碎片化將會使每個國家都變成 AI 孤島,促使企業必須打造完全獨立的產品,或放棄某些市場,進而讓企業失去規模經濟效益,並推高企業合規和研發成本,各國數據流通和人才交流效率也會削弱,成為多國政府當前苦思的挑戰。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AI 治理碎片化有助於中小型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跳脫少數科技強國主導的單一標準,讓國家可依在地需求彈性調整,免於被大型科技公司或強權綁架,進而提升競爭力與適應性。
中美的 AI 話語權競逐
李強在開幕致詞中並未點名任何特定國家,但似乎在暗指美國阻礙中國在 AI 領域的進步,同時呼應中國的企業高層與官員近來多次批評美國針對中國科技產業的打壓行動,其中包括對 AI 發展至關重要的 NVIDIA 晶片出口限制。
中國強調國際共商、全球協作,推動開源技術與知識共享;美國則主打去監管、科技出口與產業聯盟,維持其技術領先地位。中美兩國在 AI 治理模式上的根本分歧,也凸顯當前全球 AI 標準與治理話語權的激烈爭奪。在中國呼籲成立「全球 AI 治理組織」的背後,既是回應現有碎片化問題,更是對 AI 國際話語權的戰略布局。
*本文開放合作媒體轉載,資料來源:《Reuters》、《Bloomberg》、《ProMarket》,首圖來源:AI 工具生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