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慈濟趕在豪雨前搶修七股風災受損民宅修繕
丹娜絲颱風造成臺南市七股區沿海西寮里鄉親的屋頂受損,高雄區共動員七十三位志工,於風災過後第二十二天為西寮里、頂山里的獨老、老老相依或弱勢家庭的鄉親修復屋頂,讓他們不再擔心下雨,有個安身立命的家。
志工前往臺南七股西寮里,看到丹娜絲颱風對該地建物破壞的嚴重狀況,強風豪雨讓鄰近海邊的低窪聚落遍地積水,多數家戶飽受屋瓦損壞、屋頂漏水之苦。當地居民蔡女士的家,是一棟有年歲的老屋,風災後屋頂嚴重破損,僅能以藍色防水帆布緊急遮蓋,暫時抵擋接連而來的降雨。如今天空仍陰暗沉重,預兆著即將到來的另一波風雨,而地上的水窪尚未乾涸,見證著災後尚未結束的難關。
然而,就在這樣濕滑混亂的環境中,慈濟志工團隊已整齊地排好隊伍,準備展開重建行動。志工一早便抵達蔡女士的家門口,協助專業廠商進行屋頂修繕工程。志工與專業施工人員先行討論工序,考量天氣不穩與安全因素,決定採用「拆一間、修一間」的模式進行。這樣的策略不僅有效控制風險,也能讓住戶盡快恢復基本生活機能,減少受災家庭的不安與無助。
此次參與修繕的志工,多為來自高雄大社區的志工隊的成員,當中有姐妹檔,也有祖孫同行。大家頭戴安全帽、雙手傳遞瓦片,口中不忘互相提醒「注意腳步、小心頭上」……在這樣井然有序的作業中,志工們展現了絕佳的默契與默默付出的精神。他們不是專業工人,但在這個時刻,每個人都發揮所能,補位支援,只為讓這個家早日重建。
當藍色帆布被掀開,志工們立即投入行動,一塊一塊地將破損屋瓦卸下。隨著修繕工作逐區進行,工作梯在屋頂間不斷移動,志工隊伍也如影隨形。當最後一小區屋瓦即將拆完時,空中飄起了細雨,但志工們毫不退縮,依舊堅守崗位。雨水與汗水交織在額頭滑落,無人停下手中動作,只希望能快一步完成修補,讓屋主早一刻安心。
鐵工施作很怕遇到下雨,因為屋頂會滑,還有使用到電的問題,「一般遇到這種天氣,除非是很緊急,不然是不會施工了。」氣象預報這週都會下雨,從事鐵工工程的林保爐老闆表示,如果沒辦法做,塑膠帆布也是得蓋回去。他無奈地說,原本一間好好的房子,颱風一來卻變成這樣,所以得要趕緊後續作業才行,「雖然這不是我們家,但是咱也是很不捨。」
雨愈下愈大,大家不得不停下手邊工作,因為要顧慮到施工者的安全。雖然雨還再下,但是修繕團隊沒有離開,還在等著雨停趕緊來施作,修繕團隊提及「因為已經拆了,就要趕快幫人家用好。」趁著雨稍稍停歇,修繕團隊又趕緊爬上屋頂作業,但天公不作美,一下子又開始滴滴答答下起雨來。高雄防災應變中心的總召集人潘機利與副召集人吳宗樺,兩人總是掛心著工程進度,又憂心這天候狀況,在雨中來到屋前關心作業狀況。
剛拆完屋子的前半部,志工們才剛坐下歇口氣,一場滂沱大雨便傾洩而下。由於屋頂已拆除,屋內無法遮擋,雨水從破洞中筆直灌入,順著樑柱滑落,宛如一道道小瀑布。情況危急,志工們毫不遲疑,立刻穿起雨衣重返現場,一邊進屋協助移動家具與電器,一邊鋪上帆布保護無法搬動的物品,還有志工機警地切斷電源,確保用電安全。
滂沱大雨中,吊車也如期抵達現場,一落一落的新建材「三合一瓦型烤漆鋼板」被吊上屋頂。這種耐用又防水的鋼板,將替代原本破舊的傳統瓦片,不僅讓屋頂更堅固,也象徵著這棟老屋即將迎來新的生命。看著一片片新材料被送上屋頂,蔡女士臉上終於浮現久違的笑容,而志工們也都忍不住露出欣慰的神情。
志工的到來,為這戶人家帶來的不只是勞動力,更是一種從內心湧出的安定與支持。
(文字:何淑貞、莊玉美/照相:蔡素杏、黃雪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