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正職養不起自己! 年輕世代擁抱「零工經濟」拚出高薪
零工經濟興起,年輕世代追求工作彈性與多元收入的趨勢日益明顯。以餐飲業外場服務員宋子淇為例,她畢業後近三年來選擇同時從事三份兼職工作,包括餐飲業外場服務員、外送員及展場活動支援,每月收入最多達7萬元,遠超過一般正職起薪。餐飲業計時人員比例持續攀升,王品集團計時人員已達6成,築間餐飲集團佔比34.5%,漢來美食約3成。然而,學者提醒零工經濟雖提供彈性,但也伴隨退休保障不足等風險,值得年輕人深思。
宋子淇平日上午11點到下午3點在餐飲業擔任外場服務員,晚上跑外送,假日則到各大展場支援活動。她表示,這樣的工作方式讓她能接觸多元職務,時間也較彈性,可以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遇到不同的人,接觸到各種行業。
雖然都是零工性質,但宋子淇的每月收入相當可觀。她分享,餐廳的時薪約220至230元,外送工作可自行控制跑單量,月收入少的時候有4、5萬元,若跑得勤一點甚至可達6萬多至7萬元。相較之下,一般正職工作起薪可能只有3萬多元,但工時卻很長。
目前台灣餐飲業中計時人員比例持續攀升,各大餐飲集團紛紛採用此種人力配置模式。餐飲龍頭王品的計時人員比例達6成左右,築間餐飲集團則佔34.5%,漢來美食180位員工中約有3成是計時人員。由於餐飲業營運時段彈性大,人力需求集中在中午與晚間尖峰時段,計時制度讓業者在人力調度上更加靈活彈性。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副秘書長顧上鈞強調,計時人員若具備專業和經驗,能在不同餐廳接案累積豐富服務經歷,遇到婚宴尾牙或節慶檔期等大量包場情況時,可組成支援團隊迅速融入現場,不需重新訓練,這才是發揮計時人員彈性制度的關鍵。
然而,不同類型的餐飲業對計時人員的需求也有差異。精品火鍋店老闆Tim表示,連鎖店家或平價餐飲可能在尖峰時刻使用兼職人員頂替,但高端餐飲需提供一對一的桌邊服務,培訓時間較長,也需培養熟客關係,因此兼職人員僅佔約一成,且都是相當有實力的人員。
隨著零工經濟興起,過去十年台灣最低時薪從每小時120元上漲至190元,成長58.3%,最低月薪則成長42.9%。對許多計時人員而言,只要排班得當,收入不僅不輸正職,時間更自由,壓力也相對較小。
臺師大科技人資系教授孫弘岳指出,台灣目前平均薪資中位數是38000元,實際工作時間約9.6小時,換算時薪約180元。而現在最低工資時薪是190元,但許多兼職工作時薪約在210至255元間,平均220元。若能每月工作22天,每天8小時,薪資甚至可超越平均薪資中位數。
然而,學者也提醒兼職工作存在風險。目前台灣非典型勞動人口已超過80萬人,他們面臨案源不穩、收入缺乏穩定性的問題。此外,多數兼職工作者只能參加國民年金,退休後每月僅領約7000元,沒有勞退提撥、團保,甚至連勞保也沒有。孫弘岳表示,這些人退休時能拿到的國民年金約7000元,與勞保加勞退相比差距顯著,退休金可能成為他們最大的風險。
現今年輕世代不抗拒工作,但不願被辦公室綁住。零工經濟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同時也帶來風險。在選擇投入時,需仔細評估對未來職涯發展是否有實際幫助。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