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正顎手術權威長期「打呼」!為防失智與心血管疾病,決定動大刀自救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7月04日04:02 • 發布於 07月04日04:02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玉珍 圖/photoAC(示意圖)
正顎手術權威長期「打呼」!為防失智與心血管疾病,決定動大刀自救

你以為打呼只是睡覺吵一點, 頂多吵到枕邊人?林口長庚整形外科顱顏中心主任林政輝,曾經也這樣想。直到今年4月,一張睡眠檢查報告讓他下定決心動手術自救,不只是為了預防失智、避免心血管疾病,更是為了遠離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引發的嚴重健康風險,讓自己擁有更健康的未來。

身為國內正顎手術權威,林政輝替無數患者解決打呼與呼吸中止問題,卻沒想到,自己也成了「患者」之一,甚至一度忽視這背後潛藏的危機。

臉型圓潤、下巴略短,是多年來林政輝給人的印象。人稱「輝哥」的他,是國內正顎手術的權威,師承羅慧夫、陳昱瑞等國際顱顏名醫,長年致力於唇顎裂重建、正顎手術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臨床上,他替無數患者改善打呼與呼吸道阻塞,幫助他們重拾健康、清醒的生活。

正顎權威決定動刀跟「這原因」有關

然而,今年4月,當他看到自己的睡眠檢查報告,發現數據急遽惡化時,便當機立斷,接受長庚顱顏團隊首創的「多片式上下顎旋轉前移手術」,終結多年打呼的困擾。

術後2個多月,他接受《康健》專訪,臉型線條明顯拉長、下巴前移1.2公分,輪廓更為立體。最讓人驚訝的變化,是原本斑白的頭頂,竟悄悄長出黑髮。他的老師陳昱瑞笑說:「ˊ連頭髮變黑了!」

對於這位正顎手術權威選擇動大刀處理「打呼」,許多人感到意外。林政輝坦言:「其實我也不願意手術,畢竟正顎手術不是小事,手術難度高,病人承擔的風險也不低。但真正促使我下定決心的,是對健康風險的警訊。」

國外研究: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失智風險提高

他指出,近年愈來愈多國外研究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間歇性缺氧,進而加速大腦中β-類澱粉蛋白與Tau蛋白的堆積,而這正是引發阿茲海默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更何況,家中長輩就有人罹患失智症,讓他對這項風險特別敏感。「既然已經知道打呼背後藏著這些健康風險,就應該及早處理。」對他而言,這不只是保護自己,更是為了不成為家人的負擔。

林政輝也指出,在今年的睡眠檢查與健康追蹤中,他發現主動脈、頸動脈與冠狀動脈已有些微鈣化,「這些都是身體給我的提醒,如果現在不處理,未來可能會累積成更大的問題。」

以為只是累到打呼,其實是呼吸卡關了

其實,林政輝的「打呼」問題,從年輕時就已經存在。只是當時工作忙碌、值班熬夜,他從未察覺自己睡覺會打呼;一直到結婚後,才被太太提醒:「你晚上睡覺會打呼喔。」這才是他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己睡覺時真的會打呼。

讓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剛升任主治醫師的第一年,和陳昱瑞一起到韓國開會,兩人同房。隔天一早起床,好脾氣的老師忍不住提醒他:「林醫師,你晚上睡覺會打呼喔。」

林政輝回想當時,表情略顯尷尬地說:「老師是很客氣的人,會讓他開口講,表示我的打呼聲吵到他睡不著。」

老師的提醒,讓他開始意識到,這可能不只是單純打呼,而是一個需要處理的問題。當時,林政輝長期為鼻塞所苦,到耳鼻喉科檢查後發現,是鼻中膈彎曲、鼻道狹窄所引起。

他心想,打呼會不會是因為鼻道不通造成的?於是決定接受手術治療。術後,打呼的情況確實改善不少。

手術後仍無法徹底解決呼吸問題,讓他決心深入研究

鼻中膈手術後,他的打呼雖然明顯改善,卻仍無法徹底解決呼吸道阻塞的根本問題。2004年,睡眠中心希望針對因顎骨結構異常所導致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式,老師也鼓勵他投入這個領域,他開始專注於相關手術的研究與發展,開啟了在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領域的專業之路。

「到了美國史丹佛睡眠研究中心之後,我才真正了解什麼是『打呼』的全貌,」他回憶一個難忘的經驗。2009年,他前往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睡眠研究中心,進修睡眠醫學。有次上課,Christian Guilleminault教授(已故史丹佛醫學院睡眠研究權威)一看到他,就直言:「你有睡眠障礙。」

這段在美國的進修經歷,讓他更深刻理解,導致睡眠障礙的根本原因,往往不只是表面症狀,而是結構問題所造成的氣道阻塞。唯有從結構著手,才能真正解決無法熟睡的困擾。

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例,雖然鼻腔通了,但下顎狹窄的問題一直沒解決,導致呼吸仍不順暢。他打了個比方:「呼吸道就像一條高速公路,要一路從台北通到高雄,每一段都得順。如果中間有一段塞住了,前面再怎麼通,也會回堵。」

睡覺時血氧只有90%,該不該冒險動手術?

回到台灣後,林政輝到睡眠中心進行檢查,結果顯示,他罹患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覺時血氧濃度僅有90%(正常應≧95%)。其實早在2016年,他就曾做過測顱X光影像檢查,發現呼吸道最狹窄處僅9.78毫米(正常為10至11毫米),且舌骨位置也有異常。

後來,他嘗試將下顎往前推再拍一次影像,結果所有數值都回到正常,顯示結構調整確實能改善氣道通暢。

這次睡眠檢查,讓他更確定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更有信心「多片式上下顎旋轉前移手術」能夠改善問題。然而,畢竟是大型手術,他內心還是有所顧慮。手術再怎麼熟悉,風險依然存在。林政輝深知,就像再熟練的飛行員也有機率發生事故,身為一個父親,他不得不思考,若有萬一,家人該怎麼辦?

從醫師變病人,更能感同身受

2020年,新冠疫情悄然來襲。那段期間,他發現自己的呼吸狀況似乎變差了,於是買血氧機測量數值,偶爾白天靜止時,血氧竟然只有95%,對一位熟知標準數據的醫師來說,這已是異常警訊。

為了確認病情是否惡化,今年他再次接受睡眠檢查,結果比他預期的還要糟糕。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從過去的20幾「倍增」至57,血氧濃度降到85%。這樣的變化不只影響夜間睡眠,也讓他白天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連反應速度都變慢了。

「該動手術了。」他終於下定決心,在今年4月9日接受手術,執刀的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學生王柏方醫師。「她的正顎手術是我從頭開始帶她的,我說什麼,她馬上能懂,做的手法也和我一樣,彼此有信任感。」作為顱顏外科醫師,她的生活被滿滿的手術與門診排得密不透風,這場歷時7、8個小時的手術,還是硬在夾縫中擠出時間完成。手術地點選在獲得國家品質金獎標章的長庚顱顏中心,術後復也超乎預期,術後1週上課、2週看診、3週就恢復上刀工作。

「醒來在恢復室時,我第一個感覺是:呼吸道暢通無阻,真的舒服。」林政輝說。

過去,面對病人的提問,他總是依據書本、期刊、老師的指導,照著理論解釋手術內容與預後。但這次,當他自己從手術室醒來、走過恢復的每一個細節,那種親身體會讓他與病人的距離更近了,更能感同身受。

打呼不一定都要動大刀,但也不能一拖再拖

他也更加堅信,「打呼」絕對不只是睡覺吵一點這麼簡單,睡眠呼吸中止症往往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若能及早處理,就是對自己健康、對家人未來最深的守護。

他提醒,不是所有打呼都需要動大手術,應先釐清是骨骼結構問題,還是因為軟組織鬆弛、肥胖、鼻道狹窄等因素造成,經過完整評估後,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呼吸器、減重、鼻中膈手術都有可能幫得上忙,但如果問題真的出在骨骼結構,還是得靠手術才能真正解決。」他提醒,如果自己或家人長期有打呼、白天嗜睡、早上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形,別再輕忽。這些症狀,反應出來的「累」,有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悄悄在警告。主動就醫評估,是改變健康與生活品質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

95歲嬤平常不愛出門,竟為這活動盛裝赴約!專家:防失智的最佳處方

台灣每年需要多培育幾位醫師?1300人已不該是標準答案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