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理由書四論點駁藍白 民團聯合呼籲:守護台灣永續未來 核三公投不同意
Newtalk新聞
核三重啟公投倒數2天,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媽媽氣候行動聯盟、人本教育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公民團體今(21)日再度召開記者,呼籲民眾在823投下不同意核三重啟的公投票,廢核行動平台並公布公投反方理由書,主張核三公投不同意,反駁近日民眾黨、國民黨政治人物提出的核電重啟理由。
公投反方理由書提出四大論點:一、台灣正在能源轉型進行式,減少燃煤發電、空氣污染與溫室氣體上已有具體成效與進展;二、強化再生能源開發機制與檢討修正,促成綠能產業健全發展,並推動電價合理化,而非走回核電老路;三、高風險核電面臨戰爭與災難特別脆弱,提升電網韌性、健全發展儲能與電力輔助服務、地方微電網等,才真正有助能源安全;四、核三地質風險不容忽視,耐震不足,為避免核災重演,應放棄把核三當成能源選項。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823核三重啟公投不僅是2018年以來第三次與核能政策相關的公民投票,也是第一個並非經由公民連署成案,而是直接由立法院提出的公投案。作為長期關注台灣能源轉型的民間團體,堅決反對這項試圖重啟早已停機、即將進入除役程序的核三廠的公投案。
崔愫欣直言,這次公投倉促成案、文字語意模糊,但投票的迫切性不容忽視,民團仍提醒公民務必去投票。依據修正後的《公投法》,這次公投已無投票率門檻,意即只要「同意票」超過投票權人數的四分之一,且多於「不同意票」,公投就會通過,呼籲所有關心台灣的朋友:一定要出門投下不同意票,這不會增加支持核能方的票數,反而能清楚表達反核的聲音。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靖庭指出,最近因為核三重啟公投,屏東的公民社會開始動起來,社會上也出現更多討論,讓台灣人民更能理解屏東縣、恆春鎮以及核三廠附近居民所面臨的處境。不要把使用老舊核電的代價,強加在屏東人身上,這是一個不符合倫理的公投案,拿屏東居民的身家性命去冒險,我們不該替提出這場公投的台灣民眾黨背書。身為多數的在野黨,不但沒有扮演好監督與改革的角色,反而以多數暴力強行闖關,用毀憲亂政、短視近利的立法方式,推動「核三重啟公投」,這讓人民在爭點未決、資訊混亂、假消息橫流、缺乏充分討論與審議的狀態下被迫用公投做出選擇。
黃靖庭痛斥,這不只是國會失序,更使台灣的民主在公共議題的討論方式、時程與資訊品質上大幅退步,他們要提醒在野黨,尤其是推動這項修法的民眾黨六位立委,必須對此負責。呼籲大家8月23日,基於自身利益、子孫長遠的安全與福祉,基於經濟、理性與倫理的價值判斷,投下「不同意」票。這個「不同意」,不只是拒絕危險、不經濟、不正義的核三重啟,更是拒絕讓能源討論淪為政黨政治的算計。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強調,核三廠至少發生過7次起火、35次輻射污染、45次其他異常狀況,安全紀錄不良。多位前廠長卻連署宣稱「具備良好安全紀錄」,文過飾非的態度,讓人更難相信安全。核三廠已因設備老化產生許多問題,重啟超齡電廠,風險更高。長期焚燒低階核廢且核廢管理多次輻射污染,健康風險高;高階核廢長期存放在活動斷層通過的廠區,事故風險高。其他能源不當發展衍生的問題,應檢討產業政策、推動深度節能,而非被迫選擇斷層帶上且狀況不斷的老舊核三廠。
野薑花公民協會常務理事陳雪梨提及,美國的國安智庫蘭德公司7月出版報告「建立台灣的韌性:台灣面對戰爭時的公民韌性」(Building Taiwan's Resilience:Insights into Taiwan’s Civilian Resilience Against Acts of War)「核能是戰爭時的高風險的選項」,核電廠在戰爭時的輻射外洩風險很高,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結果。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的理事賴宣任表示,823公投,不只是能源選項,更是世代正義的抉擇。支持核三重啟的人,常用「電價高、空污壞、缺電嚴重」來嚇大家,但事實是,台灣電價在國際上仍偏低,空污近十年已下降約三成,缺電危機也比8年前大幅改善。真正需要的是加速能源轉型,而不是花11億重啟一座蓋在活動斷層上的老舊核電廠。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秘書長張宏林批評,這個公投根本是一場假的公投,核三重啟公投是台灣民眾黨挑選了人口少、好欺負的屏東,犧牲屏東鄉親的安全,來換取全台其他縣市的利益,這是相當惡毒的政治算計!2021年的核四商轉公投,全台灣人民已經用選票表達反對核四廠的民意,請問台灣人有可能同意將一個運作40年,已經到期的核三廠來讓它重啟運作嗎?國民黨、民眾黨反對日本核食,但卻反過來支持核電,這是錯亂、價值不一致的政黨!而這場核三重啟公投,要花人民11億的納稅錢來辦理,遠超過大罷免所花費的金。
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說,核三的二號機除役後,備轉容量還是穩定超過10%,政府也預估到2027年光是節電就能省下206億度電,這比核三全年的發電量還要多,根本不需要靠重啟核三來撐電力。有人說歐盟把核電當綠能,但歐盟有條件——2050年前要有高階核廢處置場,我們連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都沒有,根本不符合歐盟標準,更不用說戰爭風險。台灣地小人稠、處境特殊,不能賭這一把。我們沒有缺電,核三有黑歷史,地質不穩定,加上戰爭風險,這麼多警訊,我們真的不能再冒這個險。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與公民團體共同呼籲,請為下一代的永續未來,投下不同意票,今天的選擇,將決定下一個世代能否擁有更乾淨的空氣、更具韌性與彈性的能源體系、更安全的生活環境。台灣不需要核電,也不該再將社會風險押注於不可預測的技術與地質條件上。呼籲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公民,以理性與願景做出選擇,拒絕核三重啟,持續深化我們得來不易的能源轉型成果,為2050淨零排放打下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