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骨質疏鬆不能等摔了才知道!AI讓骨鬆篩檢變得像拍X光一樣容易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27日02:30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
一張X光即可檢測骨質密度!采風智匯協助亞東醫院打造主動式骨鬆防護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台灣50歲以上民眾的骨密度檢測率僅1.2%,骨質疏鬆已成高齡健康的隱形危機。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50歲以上族群的骨密度檢測率遠低於日本2032年設定的15%,檢測率偏低,導致骨折與失能風險逐年攀升,尤其髖部骨折發生率高居亞洲之冠,其五年死亡率甚至高於乳癌。髖骨骨折後,一年內有六成患者無法回到原本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護;另有20%至24%患者會在一年內死亡,主要與臥床併發症(如肺炎、褥瘡)有關。

AI輔助診斷導入臨床 X光即可檢測骨密度

為喚起社會對「沉默的骨鬆危機」的重視,亞東醫院導入DeepXray AI骨鬆輔助系統,開創全自動化骨鬆風險偵測。民眾只需拍攝一張X光,就能同步評估骨質密度,落實主動式骨鬆防護。這項技術大幅提升偵測效率與準確度,展現醫院以AI強化預防醫學、守護長者行動力與健康的決心,提前降低骨質疏鬆所帶來的骨折與失能風險。

預防醫學升級 AI成為醫師的「第二雙眼」

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指出,如何讓長者「站得穩、走得久」是醫療體系的重要課題。骨質疏鬆常被忽略,多數患者直到骨折後才發現問題。導入AI骨密度分析系統,能讓篩檢更普及、更便利,成為醫師的「第二雙眼」,主動偵測並提前預警,真正落實「預防勝於治療」。單靠X光肉眼判讀,即使醫師經驗再深,也只能看出骨密度已流失30%以上,AI則能從同一張X光提早發現骨質變化。

骨鬆防治刻不容緩 AI偵測準確率達93%

亞東醫院骨科部骨鬆與骨腫瘤科主任吳凱文指出,骨質疏鬆的危險在於「無聲無息」,多數患者在骨折前毫無自覺。根據衛福部資料,髖部骨折患者五年存活率僅約50%,顯示早期篩檢的重要性。

為突破傳統偵測限制,亞東導入由國內研發團隊打造的AI骨鬆精準分析系統,讓骨鬆篩檢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偵測」。患者僅需拍攝一張髖部X光,AI即可於30秒內自動生成骨密度報告,並與院內系統整合,協助醫師即時判讀並制定治療決策,即使超音波或DXA篩到疑似患者,許多人因交通不便或需自費而放棄回院檢查,AI讓這群人可以在原本照X光的當下就被發現。

臨床驗證顯示,AI偵測與傳統DXA骨密度儀相符率達93%。院內實證中,AI判定為高風險的75位患者中,有70人經DXA確診骨鬆,60人立即接受治療,大幅縮短診斷至治療的時間。吳凱文主任強調,AI技術讓醫師能在例行X光檢查中同步進行骨密度評估,達到「提早發現、即時治療」,降低骨質流失持續惡化與骨鬆性骨折的風險。

▲ 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以AI助力預防醫學,守護長者「站得穩、走得久」

65歲婦人靠AI提前發現骨鬆 三個月改善穩健步伐

65歲林阿姨因輕微腰痠就醫,透過AI骨鬆輔助診斷系統在髖部X光影像中發現早期骨質流失,醫師即時安排藥物與運動治療。三個月後追蹤顯示,骨密度明顯改善,走路也更穩健。

吳凱文主任說明,過去需依賴DXA檢測才能確診,如今只要一張X光,AI即可精準判讀骨質密度並提前預警風險,達到早期防治的成效。

國內AI醫療研發團隊董事長同時也是骨科醫師的顏昌洲博士指出,目前已與多地衛生局合作完成逾3,500人次篩檢,結果顯示50歲以上民眾中約三成為骨鬆患者、六成骨量偏低,健康者僅不到一成。這項AI技術讓偏鄉居民無須等待DXA檢查即可掌握骨骼健康,真正將預防醫學落實於社區與偏鄉。

臨床驗證獲國際肯定 AI助攻骨鬆早期診斷

此次發表會邀請日本AI醫療企業代表松本健一分享,日本已將骨鬆篩檢納入國家政策,AI骨鬆影像技術已於日本骨質疏鬆症學會發表並被視為早期診斷與骨折風險預測的重要工具。同時松本先生也提醒,AI判讀必須以髖部與腰椎等標準骨位為依據,胸骨或四肢影像無法準確預測骨折風險,顯示標準化的重要性。

彭渝森副院長表示,亞東醫院長期致力於將智慧醫療落實於臨床,讓AI成為提升照護品質與病人安全的關鍵助力。AI骨密度分析不僅提升診斷效率,更是骨鬆防治的第一道防線,幫助民眾及早掌握健康主動權,避免在無症狀階段錯失介入時機。

未來,亞東醫院將持續推動AI技術與臨床整合,從院內延伸至社區,打造全民骨骼健康防護網,讓「不骨鬆、不骨折、健康老化」成為共同目標。彭渝森副院長強調,智慧醫療的價值不只在技術,更在以人為本的醫療思維,亞東將持續扮演AI臨床應用的領航者,推動精準醫療與預防醫學,實現「讓健康更智慧、讓照護更有溫度」的願景。

【延伸閱讀】

健保擴大骨鬆防治給付!「三類」高風險族群 要提早啟動檢查與治療

七旬婦摔斷手竟是骨鬆!健保給付擴增 助骨密度回升 重拾生活樂趣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