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對等關稅衝擊,讓台幣貶值的建議是在提油救火
自美國政府對世界各國加徵對等關稅以來,如何協助出口廠商來降低美國關稅政策所產生的利潤與就業市場的衝擊,已是各國政府面臨的棘手問題。
雖然川普目前僅以對等關稅來解決美國認定的他國不公平貿易所導致的對外貿易逆差,但是,川普對於貨幣操縱、違規轉運(洗產地)與侵犯智慧財產權等非關稅的作弊行為對美國廠商的出口與勞工就業所產生的傷害是相當重視的。然而,台灣許多出口廠商對於新台幣兌換美國匯率的關心程度遠高於對等關稅,而忘記貨幣操縱也是川普關注的不公平貿易手段。
經濟部與立法委員不應進一步傷害台灣廠商的出口競爭力
更需注意的是,部分政府官員、立法委員或經濟部委託的研究案仍忽視「貨幣操縱」可能對台灣產生的傷害,持續地提出應讓新台幣相對美元走貶來抵抗關稅衝擊的論述。平心而論,若國際貿易的問題可以僅用數學公式來計算,則經濟部應無需委託智庫來計算,因為這樣的計算既無法解決問題,也不可能成為政府的政策,同時,行政院的談判團隊也無須到美國談判,只要要求中央銀行讓新台幣相對美元貶值就好。
若讓新台幣相對美元貶值來降低關稅衝擊真的成為政府政策,則台灣將會被美國列為貨幣操縱國。此時,台灣將會面對美國另一系列的制裁,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嚴重台灣廠商的出口競爭力,這是政府要注意的,也是立委與廠商應該認清的事實。
(Source:TradingView)
其次,就匯率問題而言,經濟部長郭智輝在面對立法委員邱志偉委員質詢時,兩人就台幣匯率應該維持在1美元兌換31元新台幣的水準進行討論,立委也了解貨幣操控的重要性,而將調控非操控分開說明。
然而,必須承認的是,如果新台幣與美元的匯率是建立在抵銷對等關稅的基礎下來計算,則貨幣的獨立性已當然無存,只需要公式計算即可。美國財政部應無需知道調控與操控的差異,因為立委建議的做法實質上就是在希望我國中央銀行操控貨幣,這也顯示立委對於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計畫的資訊嚴重不足。
央行的獨立性應建立在央行理事具有的專業與獨立性上
再者,雖然經濟部長為中央銀行的常務理事,經濟部長可以反映廠商面對匯率與利率波動對廠商獲利與投資意願的影響,但絕不可以直接對央行建議台幣兌換美元的價格,即使央行的理事會有多位理事,非單一理事可以決定政策。但是,社會應關注的是,當理事的獨立性喪失或理事未具有專業時,則中央銀行的獨立性也會消失,這是政府應正視的。為此,央行在8月20日也發布新聞稿說明新台幣、日圓及韓圜對美元匯率升幅差距以及新台幣的匯率是由市場決定。
事實上,對等關稅的影響是本國出口商與美國進口商可以協商分擔的,但匯率的波動是本國出口廠商必須自行吸收的,若出口廠商無法承擔匯率風險,就必須要調整出口與內銷的比重或出口市場的分散程度,否則,在川普已視貨幣操縱為不公平貿易的作弊手段下,經濟部、立委與智庫仍提出新台幣應貶值到特定水準的說法只會讓台灣廠商受到「二次傷害」。此外,增加避險工具只是讓匯率風險在企業財務報表的呈現方式不同,仍需避險費用的支出,對改變企業的競爭力並無幫助。
立委應關注經濟部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最後,立委與經濟部若真的重視對等關稅對廠商競爭力的影響,則立委應該要確實了解經濟部過去對於中小企業或出口產業的補助或獎勵以及租稅優惠的「實質效果」與對企業「生產力」有無助益,否則,忽視經濟部的本業與政策工具有效性,僅是聚焦在非經濟部可以影響的匯率問題,這應無助於協助廠商減緩美國對等關稅的衝擊。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