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試管嬰兒失敗時失落怎麼辦?凱特王:試管路上你不寂寞,不是唯一!

女人迷Womany

更新於 2024年07月09日12:30 • 發布於 2024年07月10日12:30 • 時報文化

文|凱特文

別說沒男人什麼事

男人在試管療程中的作用很關鍵,除了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貢獻最強精子團,也身兼提供情緒價值的責任。

雖說試管是女人的自我與心理的一場搏鬥,是一條註定孤軍奮鬥的路,但如果身邊有好隊友加持,起碼這條路上會充滿愛。

愛很重要,尤其在這個時刻。

開啟試管之路後,先生跟著我一起更改飲食習慣,他平常就不喝酒,要做的健康管理就是第一時間戒菸。

這個男人說到做到,很快地就把菸給戒了,沒有任何反彈。說真的,男人需要為試管做的努力已經很少了,如果戒菸戒酒都做不到,真的不要讓老婆遭這個罪,女人也不需要為了一個不配合的男人犧牲自己。

我的心態之所以能好,很多部分來自於先生對我的態度。他總是給我鼓勵,給我信心,也從不計較花了多少錢,只要有空就陪同我一起就診,取卵、移植手術也一定排除萬難陪在我身邊。

週末假日我們會去附近的郊外走走,舒展身心,排解壓力。前三次試管失敗時,他對我說:「如果妳想放棄,我們隨時都可以放棄。」

他非常明白這件事不存在保證成功的允諾,一切尊重我的選擇,如果身體或心理承受不住,可以隨時喊卡。

我感受到他滿滿的關懷與呵護,心想著,即使最後沒有成功,至少我們一起有過這段特殊的經歷,它記錄了我們人生的某一段旅程,寫下了屬於我們的人生故事,無論如何都彌足珍貴。

女性在試管療程中所承受的壓力遠遠大於男性,身為丈夫,如果可以適時給予妻子一個擁抱,一聲問候,陪她聊天轉移注意力,都能夠幫助緩解她生理上的不適,或心理上的焦慮。你就是她最堅強的後盾,也是她勇氣的來源之一。

打針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Kaboompics on Pexels

試管療程進行中,可以分階段給予不同的照護:

促排卵階段

第一次應該夫妻倆人一起聽醫囑,了解施打排卵針劑、服用藥物的流程。這期間妻子會因為藥物反應心情起伏較大,丈夫一定要給予包容,並避免讓妻子過於勞累。可以適時監督或提醒打針吃藥的時間,注意飲食上的均衡。

取卵、移植階段

取卵手術後妻子會有腹水等術後反應,可以臥床休息,但切記不能長時間臥床,可以陪她散散步,不要讓她單獨行動。飲食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果會做飯,可以自己料理。

朋友的老公擅長廚藝,試管期間為老婆擬定了各種食譜,每天換著菜單做飯給老婆吃,讓我非常羨慕(果然是別人的老公)。

移植後施打針劑有時需要丈夫協助,有些妻子會因為需要安胎而臥床,為了不相互干擾,可以暫時分床睡,讓兩人都可以獲得充分的休息,也有助於著床。

把試管想像成兩人的團隊合作,一個獻出肉身在前線拚搏,一個就以後備的姿態給予援助。別說沒男人什麼事,男人在試管療程中的作用很關鍵,除了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貢獻最強精子團,也身兼提供情緒價值的責任。

夫妻陪伴

圖片|Photo by Gary Barnes on Pexels

第二次取卵時,我在等候室與一位同樣在當日接受取卵的小姊姊聊了一會兒。她先問我做第幾次了?因為她是第一次有點緊張。她的老公是「弱精症」患者,而自己非常想要孩子,所以才來做試管。

我問她,老公的意願如何?配合度高嗎?她說,因為結婚三、四年一直懷不上孩子,她先去做了身體檢查,發現自己一切正常。醫生建議夫妻一起來受檢,才查出老公的問題。

結果老公心理調適不當(覺得自己缺乏男性雄風),婆家人也冷言冷語譏諷她,一度讓她非常灰心。後來她向公婆保證要生個男孩給他們,才讓老公答應接受治療並採取試管。

聽完她的故事,我在內心倒抽一口涼氣,很想跟她說:「好妹妹,不要這樣折磨自己,難道妳沒有從這件事上看出這一家人最有問題的地方是心態,不是身體嗎?」但又覺得這是她個人的選擇,所以只好把這些已經到嘴邊的話又吞了回去。

聽到做試管,一般人最常聯想到「女方可能年紀大」、「卵巢或子宮功能有問題」,很少人會想到其實男性單方面存在問題的可能性也很高。如果夫妻想要孩子,最好兩人一起備孕,做好檢查,查出問題後接受治療,相互幫對方打氣。

愛很重要,尤其在這個時刻,夫妻情感的濃度有多高,都在此時體現。

當期待落空時

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正在做試管,你不是唯一的那個,更不是唯一失敗的那個;你不是唯一痛苦的那個,更不是唯一遊走在放棄邊緣的那個。

45 歲那年,我開始做試管療程,剛好趕上醫院規定的年齡上限,如果再晚一年,可能會被拒收(這是當時北京市立醫院的規定)。第一次取卵取了九顆,沒有配成任何可供移植的囊胚。這個結果讓我深受打擊,也許我高估了自己的身體素質?

當然,年齡是關鍵問題,這一點也迫使我去正視。

沒決定生小孩之前,我對年齡沒有任何觀念上的限制,不覺得自己老,從不因為數字而焦慮,甚至仗著自己有點娃娃臉,對駐顏有術也頗有自信。沒有做過手術,沒有遺傳病史,也沒有任何慢性病,健康檢查的結果幾乎不見紅字,但這些「自我感覺良好」在試管療程面前卻一一被粉碎。

我想像過自己不會取到很多顆卵,卻沒想過自己連一顆囊胚都配不成功。

報告中,我的 AMH 指數是 1.54。AMH 是抗穆勒氏管荷爾蒙,原文為 Anti-Mullerian Hormone,簡稱 AMH。這個數值代表卵子的庫存量,與取卵數有很大的關係,AMH 高,取卵數就多,AMH 值低,取卵數就低。這個數值會隨著年齡降低,通常來到 45 歲以上就會低於 1。

我的 AMH 在 40 歲以上的高齡產婦中不算低,但只代表我還能取到卵,不代表卵的質量好。因此,當務之急就是「養卵」,提高卵子的質量,爭取「好卵」。

只不過,這件事談何容易?

(同場加映:備孕小學堂|努力半年以上卻都沒懷孕?在做試管嬰兒前,你還是有自然懷孕的可能

夫妻陪伴

圖片|Photo by Gustavo Fring on Pexels

和做過四、五次試管的朋友聊起,她表示談到養卵就覺得很無力,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明明都做了該做的事,吃了該吃的營養補給品,也減少外食的機率,甚至都養成早睡早起以及運動的習慣了,但卵子的質量卻一直沒上去,受精卵常常是培養到第三天就停止成長,總是配不成五天的囊胚。

我說:「你的情況跟我很像,我也是這樣,先前移植過第三天的鮮胚,其餘的去培養第五天,但也都沒有結果。放在我肚子裡的不著床,放在胚胎室的不成長。」

當期待落空時,我發現卵子與精子結合這件事完全是個謎,因此我們才那麼地獨一無二。萬萬中的精子遇到那一顆成熟的卵子,在子宮安全著床住下,經歷十個月漫長成長,然後順利被產出。從最初到最後,都不能有任何閃失,一旦出現,就可能不是現在的我們。

生命好奇妙啊,是完全無法被掌握的,也沒有相同路徑可被完美複製。

失敗三次之後,我開始上網搜尋一些分享,看看大家都是怎麼度過?熱門的帖子往往都是強調自己做了多少次,失敗了多少次,因此身心俱疲,搞得家庭也開始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於是萌生退意的想法。

也許是為了安慰 PO 文者吧,底下的留言就會變成一個大型比慘現場,會有不少人以「你真的還好,我都做了 xx 次,失敗了 xx 次」起頭,更有甚者會說「我原本已經著床了,血值也翻倍了,但後來胎停了」、「因為試管失敗,我都離婚了」,企圖用「我比你更慘」來相互取暖。

有沒有被安慰到我不知道,但我看完不禁感嘆,走在試管的這條路上確實不寂寞,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正在做試管,你不是唯一的那個,更不是唯一失敗的那個;你不是唯一痛苦的那個,更不是唯一遊走在放棄邊緣的那個。

想通了之後,我確實有被療癒到。

(猜你想看:Every Day Counts | 歷史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的名字,你知道嗎?

鼓勵

圖片|Photo by Lucas Pezeta on Pexels

在北京做的最後一次試管是 2022 年 10 月,不久疫情結束,宣布解封,我也決定讓自己先休息一陣子。因為疫情的緣故,好久沒見到家人,先是過年回了趟台灣老家,跟親朋好友團聚。

三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妹妹的兩個孩子長大了,母親也肉眼可見的衰老一些。改變的,沒改變的,都讓人感到又親切又陌生。

之後我安排了跟閨蜜的旅行,以及一場夏日的家族旅行,正當我開始淡忘過去兩年在北京做試管的感覺時,幾乎死去的記憶又再度向我襲來。經友人介紹,我決定回台灣做試管,換個醫生,換個環境,再接再厲。

朋友說:「這樣很好,有時候做試管也是很講求緣份的,跟醫生的緣份。」我這朋友只要遇到無法解釋的事情,就會用一句「緣份」來做註解,於是我想,跟孩子的事也是緣份吧,畢竟,這件事也是說不清道不明啊。

本文摘自凱特王《再不容易,都有意義: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由時報文化出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再不容易,都有意義: 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


《再不容易,都有意義: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

延伸閱讀:

當生理時鐘被敲響:在決定凍卵與否前,你需要先知道的事情

當生理時鐘被敲響:在決定凍卵與否前,你需要先知道的事情

加入女人迷 Line@,好內容不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健保再納天價藥!1劑要價1億元 守護罕病童

自由電子報
02

學蔡依林9點半睡「一堆苦主悲劇收場」 醫師揭「不同班別」最佳入睡時間

鏡週刊
03

上腹痛「大便變1色」!4旬男急看診 醫見2cm腫瘤:罹癌了

TVBS
04

愛愛前後必做的5件事 你做到多少?專家提醒女性這件事不能這樣做

健康2.0
05

「最髒家用品」竟人人都有 千萬細菌大軍比馬桶更髒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