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心臟病症狀男、女大不同 研究揭露6種心臟病的症狀差異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27日03:42 • 發布於 06月27日03:42 • 出處/康健雜誌 文/ 陳蔚承 圖/ photoAC
心臟病症狀男、女大不同 研究揭露6種心臟病的症狀差異

心臟病一直是國人10大死因之一,新研究發現,心臟問題常見的症狀是胸痛、冒冷汗,但女性更可能有其他症狀。

同樣是心臟病,女性產生的症狀可能比男性還多且不典型,可能使得心臟病更難被診斷出來並治療,專家也解釋,女性為何會有不同的心臟症狀。

心臟病男女性症狀不盡相同

這份刊登在美國心臟醫學會期刊《循環(Circulation)》的研究指出,因為某些因素,會使得女性的心臟病症狀可能和常見的不同,所以更難以診斷出來,且心臟病晚發於男性,會有許多併發症和其他慢性病,對健康的負擔更重,例如三高、關節炎、肺部疾病等。

為何心臟病症狀重要?美國康乃爾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尤根斯(Corrine Jurgens)指出,心臟病症狀不僅是診斷心臟病的根本,也是評估治療成效的依據之一,同時跟病人生活品質息息相關。該研究彙整了120篇相關研究,列出常見的6種心血管疾病,男女性症狀不同之處:

· 心臟病發作

一般症狀大都是胸痛、喘不過氣、胸口如火在燒、冒冷汗、肩膀和下顎疼痛等等。不過這些症狀有時不太會顯現在女性身上,取而代之的,女性較可能出現噁心和上背痛。

· 心律不整

常見的疾病是心房顫動,原因是心臟跳動的訊號出問題,導致心跳忽快忽慢,甚至每分鐘可達300~600下,但心跳這麼快卻無法打出血液到全身,滯留的血液變成血栓,一旦心跳正常、血栓流出心臟外,便可能造成中風、心肌梗塞。

女性較常出現心跳漏一拍或是心跳無力的感覺,但男性的症狀較不典型,可能是虛弱胸痛和昏迷。

· 中風

症狀多為虛弱、說話困難、臉部五官無力下垂等。然而女性會有其他的症狀,例如劇烈頭痛、心智情緒大幅度改變、昏迷等。

· 心臟衰竭

因心臟收縮舒張出現問題,導致無法供應充足血量到全身,常見症狀是呼吸急促、容易喘。女性則是會有更多症狀,例如冒汗、異常水腫、心跳不規律,還會出現心理情緒的症狀,如憂鬱、焦慮等。

· 心臟瓣膜疾病

心臟有瓣膜,可以阻止心臟打出去的血回流心臟。男性以胸痛為主,女性的症狀還多了呼吸困難、活動力下降等等。

· 心臟周邊血管疾病

因為生活習慣和飲食使得四肢的血管狹窄、堵塞,使得心臟打出的血液無法順利送到末端,腿部的靜脈曲張就是常見的心臟周邊血管疾病。

一般症狀大多是腿部疼痛、無力、皮膚搔癢發炎、抽筋等等。不過女性更常出現的是非典型症狀甚至無症狀,非典型症狀例如伴隨骨骼肌肉疾病(例如骨關節炎),因此診斷時很難第一時間發現是心臟周邊血管疾病,且女性一旦罹患,惡化速度比男性快。

男女心臟問題症狀不同 導致女性多延誤就醫

研究指出心臟病症狀男女有別,實際上真的如此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蕭成儀指出,這個情況臨床很常見,「症狀常見如胸痛、冒冷汗、有壓迫感,但女性胸痛症狀不明顯,反而是頭暈、疲倦、腸胃道症狀等。」

這些非典型的症狀往往會被輕忽,認為是疲倦或是年紀大了體能下降,所以往往會延誤就醫,且常規檢查或是手術治療,女性都比男性低了2~3成,「出現這些症狀,很多女性會多休息、少活動等方式來緩解不舒服,初期有效,但之後出現心臟問題或組織壞死,往往已經很嚴重。」

為何會有這個現象,蕭成儀解釋,男女性體能和身體血流量本來就有差異,男性罹患心臟病後體能落差很明顯,但女性未必如此,加上女性懷孕生產後,體能和神經功能會下降,因此會出現這些容易被忽略的非典型症狀。

女性有「它」得心臟疾病比男性晚 一旦得心臟病死亡率比男性高

女性罹患心臟病的年齡比男性晚,蕭成儀指出,男性一般是45歲以上就有心臟病風險,女性則是有女性荷爾蒙的保護,能降低心血管和高血壓風險,所以心臟病報到時間會比較晚,一般是55歲或是停經後。

但不代表女性比較幸運。更年期後,心臟病的風險每年加速提升、超過男性,且因為年紀大,心臟病合併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對健康的威脅更高,加上症狀有時不那麼明顯,往往延誤就醫且死亡率高,「曾有統計,因心肌梗塞急診就醫,女性死亡率是16.7%,男性為11.5%,」蕭成儀說。

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也指出,飲食西化、運動不足、環境污染,都是導致提早停經的因素,年紀輕就停經的女性愈來愈多,女性心血管問題和新陳代謝問題也有年輕化的趨勢。

那麼補充女性荷爾蒙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嗎?蕭成儀認為,補充女性荷爾蒙能改善更年期症狀,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證據不足,且過度補充也會增加婦癌風險。

所以建議,女性過了更年期或停經後,要維持體態如腰圍(小於80公分或身高的一半),避免高油、高糖、高鹽飲食,每1、2年規律接受血壓、血糖和血脂檢查,避免心血管疾病上身。

延伸閱讀:

高中照顧重病父親、伴愛女走出心靈風暴,陳建仁:天主沒有承諾花常好、月常圓

糖尿病前期是什麼?6症狀自測,4招逆轉糖尿病前期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