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院前輸血】3年等待、一袋血的勇氣:台灣急救團隊如何把醫院推進車禍現場?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9月08日10:09 • 發布於 09月08日10:09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林慧淳 圖/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院前輸血】3年等待、一袋血的勇氣:台灣急救團隊如何把醫院推進車禍現場?

韓劇《外傷重症中心》的場景,不再只是螢幕上的熱血情節。一場發生在新北萬里的重大車禍,讓驚心動魄的搶救劇情在現實中上演。這起全國首例「院前輸血」成功案例,將搶救生命的黃金時間,從醫院內推進到事故現場,為台灣的緊急救護體系寫下歷史新頁。

2025年7月23日,萬里區陽光熾熱,空氣中卻瀰漫著刺鼻的柴油味與金屬摩擦後的焦味,一輛砂石車與客運猛烈撞擊,巨大的車頭扭曲變形成一團廢鐵,司機胸部以下被緊緊夾困在駕駛座,動彈不得。

警笛聲劃破寧靜,新北特搜部隊的橘色身影迅速集結,「傷患受困,生命徵象不穩,血壓低、心跳快,預計脫困時間超過1小時!」現場指揮官的聲音透過無線電傳來,每一個字都重重敲擊著在場所有人的心。這個指令,同時啟動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救援模式「院前輸血」及「醫院雙軌派遣」。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兵分多路卻目標一致。當新北特搜大隊秀峰、德音分隊的隊員在車禍現場持油壓剪,小心翼翼地對變形的車體進行破壞時,另外兩輛救護車正分別在高速公路上疾馳:一輛開往亞東紀念醫院,準備接送待命的醫師與護理師;另一輛的目標,則是開往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那裡存放著這場救援行動的關鍵希望——血液和藥品。

與時間賽跑,兵分多路搶救生命

「以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想盡辦法把他弄出來,」參與多次救援任務的新北市特搜大隊慈福分隊小隊長陳暉翰回憶,「那個過程對傷患來說非常痛苦,我們沒有好的止痛藥,只能不斷跟他說『忍耐一下、加油』,但你看著他因為劇痛而扭曲的臉,心裡真的很難受。」

但這一次,不一樣了。歷經1個小時的艱苦奮戰,司機從廢鐵中被救出時,已進入休克第3期,推估內出血超過1,500cc,幾乎在同一時間,亞東醫院外科醫師夏肇聰也及時趕到,現場瞬間從一個純粹的消防救援場域,變成一個戶外急診室。

「就像F1賽車的維修區,」專科護理師陳昱璁描述救援場景:「病人一被抬出來,我們立刻分工。學長你幫我量血壓、你準備氧氣、你打靜脈留置針……所有人各司其職,沒有浪費1秒鐘。」

傷患傷勢嚴重、因劇痛而不斷呻吟,夏醫師評估後,立刻給予嗎啡止痛。同時,由慈福分隊火速送來的2單位「減白紅血球濃厚液」已經準備就緒,將人抬上救護車送往最近、約需半小時車程的三軍總醫院,並同步將鮮紅的血液透過輸液管緩緩滴進傷患的身體。這時在場許多資深消防員都感到熱血澎湃,因為,這是全台首例「院前輸血」,這袋血,不僅補充了傷患流失的生命,也為絕望的現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血液推進災難最前線,從0到1需要勇氣

「這一刻,我們等了3年,」三軍總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白豐誠語氣激動地說,「為了讓這一袋血,能成功送進災難的最前線。」

這一步,走得無比艱辛。從0舉步跨入1的距離如此遙遠,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也不是能力,而是「敢不敢」。白豐誠坦言,由於血液極其珍貴,是全國捐血人的愛心,但血品一旦離開醫院的冷鏈環境,若未能使用,就只能報廢,那種壓力,讓所有人在啟動前都再三評估,猶豫不決,也曾因此錯失良機。

這回,是第一線指揮官的果決,突破了這個心魔,當第1例成功後,後續的團隊如同打了強心針般,就有了信心。

首位接受院前輸血的萬里車禍司機,脫困後被成功救回,幾個小時後,他的父母憂心忡忡地從中南部趕到三總,「當我跟他們解釋,我們啟動了這個制度,在現場就開始輸血,才真正接住了你們的兒子時,」白豐誠醫師回憶道,「我看見他們那種很樸實、很真誠的感謝,那一刻,我覺得我們等了這麼多年,是值得的。」

無論過程中經歷多少困難,「當你真的能夠救回一條命,讓一個家庭能再次健康地團聚時,你知道,這一切都沒有做錯,」他說。

有成功、有遺憾,每次出勤都成養分

然而,這套制度並非萬靈丹。啟動院前輸血首例的8天後,新北特搜隊迎來第2次案件,座標在八里,一名同樣受困的駕駛被順利救回。但是,不久之後的第3起林口連環車禍,卻留下了遺憾。

那個夜晚,高速公路一路暢通,救援格外迅速,醫療團隊和血液在50幾分鐘就都趕到現場,從啟動雙軌派遣、到把血袋掛在病人身上,只花了1小時又5分鐘,但是仍無法挽回。「現場的隊員說,他們剛到時,傷患還有反應,」當時在場的夏肇聰語氣沉重地說,「但在我們醫療組到場前大約5~10分鐘,他就沒有反應了。」儘管團隊在傷者脫困前就開始輸血,但他的傷勢實在太嚴重,最終在送醫途中失去生命跡象。

這份遺憾也化為團隊持續優化流程的動力,每一次任務結束,無論成功或失敗,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群組裡寫下檢討報告。團隊發現,醫生和護理師總是比血液和藥品更早抵達現場,尤其是在路程遙遠的北海岸地區更是如此,因此,如何縮短運送時間,成為下一個必須克服的關鍵課題

不只是救命,更守護人性尊嚴

過去,在沒有醫生到場的情況下,消防員能夠給予嚴重創傷患者的,除了效果有限的四級止痛藥之外,就只有精神鼓勵,他們看過太多因開放性骨折、肢體變形而痛到冒冷汗、臉孔揪在一起的傷患。

「人就是一個容器,身體裡就是這麼多血,他流掉的,是他的靈魂、是他的生命。」白豐誠說,「所以對我們來說,院前輸血不是一個選項,是必須做的事。」

這套雙軌制度,不但將救命的血漿與紅血球送到現場,更把過去只有在醫院才能給予的強效止痛藥、超音波掃描,甚至緊急截肢等進階醫療,直接帶到最需要的人身邊,這不僅是為了提高存活率,更是為了在傷患最脆弱、最痛苦的時刻,給予他們應有的人性尊嚴。

「我們不是神,無法決定生死。但我們能做的,就是用盡一切方式,將有機會的患者從死神手上,用力地、暴力地拉回來。」白豐誠的語氣堅定,道出這支團隊的共同信念。

健康資訊不漏接!加入【康健雜誌Line好友】

延伸閱讀:

決定失智的關鍵,不是類澱粉蛋白,是怕大腦「活水」乾掉

從「抗疫英雄」到最年輕疾管署長!羅一鈞不為人知的B面人生:一路像在玩梭哈、下暗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