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國際論壇》颱風沖毀太陽光電浮台,綠電與農漁民搶地?產業第一線闢謠:台灣天災造就最強硬實力
黃靖文
圖片 劉咸昌、陳睿緯攝 提供
今周刊週三(8/13)舉辦新能源國際論壇,論壇邁入第9屆,本次以「綠電2.0+ 能源革命新時代」為題,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多元綠能發展」、「深度節能與電網建設」,以及「綠電市場自由化與企業參與」,邀集政府、國際專家、關鍵企業共同對話。 論壇議程邀請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大亞集團-協同能源副董事長劉志鵬、台灣和暄綠能總經理王文蔚、衆崴能源總經理陳美華、日益智能董事長蔡忠志,共同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電網韌性獻策。
太陽光電傷害環境?寶晶能源蔡佳晋:恰好相反
颱風沖毀太陽光電浮台,綠電與農漁民搶農地,這些是民眾對綠能常見誤解。相反地,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指出,當太陽光電與農業結合時,反而能共存共榮,提高生物多樣性。
寶晶能源會進行生態友善調查,譬如支架不要太密集、預留生物發展空間,不要擾動土壤,定期進行生態監測,反倒提高生態多樣性,與友善農業的效果相當。他舉例,闢如在嘉義布袋的案場,就成為鳥類良好棲息地。
光電讓30萬人就業、直接受益,遠高於傳統電廠
「台灣核能發電占比一度達到10%,但請問你身邊有人從事核子工程嗎?」蔡佳晋如此問,在年輕人口流失嚴重的農村,透過光電企業進駐、結合地方創生、生態農場,反而能夠帶動就業,促進青農回流,「反倒改善台灣現有農村困境。」
蔡佳晋指出,許多農村由於勞動力不足,農地被迫閒置,他們需要的不光光只是租金,而是創造就業收入。因此,光電與農業共存,可以將農村提升為六級農業,直接替產品加值,不僅農村產值不減,更能發展農村旅遊。
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圖/陳睿緯
大亞打造「數位孿生科技」 用電腦模擬、提升案場建置效率
大亞集團-協同能源副董事長劉志鵬分享,大亞集團成立70年,過去是老牌電線、電纜廠,靠著一根電纜,串接起台灣的能源。現在,大亞要成為能源創業家。
大亞集團發展出「數位孿生科技」,協助企業施作工程前,能預先驗證電廠、電網,並針對不同場景預先模擬。劉志鵬點出,不只提升系統可靠性、功能性,也能優化人力效率,更加速產品上市,達到Time To Market效果。
從造飛彈跨入綠能 未來考慮導入5G技術
劉志鵬分享,數位孿生並非新概念,他過去經歷是在中山科學研究院製作飛彈,飛行載具如果沒在地面做好設計、模擬、驗證,當演習上陣碰上擾流、陣風,結局直墜海中,一枚就是好幾億的損失。
劉志鵬舉例,包含電網調度、提升電網韌性、光儲系統、校園電網、大型MW級的UPS,都能藉由數位孿生系統,在電腦上預先模擬。他強調,電廠、電網、儲能,多少都會碰到高壓電,倘若能預先做好模擬,也能降低人員施作風險,未來也會導入5G技術,增加效能。
大亞集團-協同能源副董事長劉志鵬。圖/陳睿緯
綠能議題成政治工具 王文蔚無奈「很悲哀的事」
台灣和暄綠能總經理王文蔚,同時也是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常務理事,他感嘆,台灣面臨環境變遷、經濟發展、國安安全、社會共識的四大挑戰,必須要盡快以科學、理性,討論務實可行的能源方案。
「現在能源議題泛政治化,被貼標籤,甚至成為政治手段,這是很悲哀的事情。」王文蔚說,當前社會缺乏良性溝通,公眾對綠能了解不足,甚至被誤解、操弄。
綠能是台灣唯一「自主電力」 是必備能源組合
王文蔚強調,台灣不應該倚賴單一能源,綠能絕非「唯一解方」,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必備選選項」。
王文蔚攤開時下台灣主要發電來源,不論燃煤、天然氣、核能,原料都得仰賴高度進口,一旦遭遇軍事封鎖,必然造成國安危機。唯有再生能源是在地自建、自主,且僅需半年至1年半就能建置完成,可分散式快速部屬。
而若從長期發電與維護成本來看,再生能源如風力發電、太陽光電,其實發電價格並不會比火力、核能高,甚至風光發電的成本,仍在持續下降,並非外界誤解的,「發電成本高昂」。
台灣和暄綠能總經理王文蔚。圖/陳睿緯
再生能源被誣衊… 台灣不缺電、缺少電網韌性
衆崴能源總經理陳美華則是指出,當颱風等天災對案場造成損害,導致光電遭到污名化。同時,此次風災也造成台電高達3500支電桿倒塌,甚至造成人員不幸死亡。實際上,近年停電原因,有4成是設備因素。
對台灣來說,面臨課題除了加速再生能源發展,「如何把電有效應用、輸送出去,有效儲存電力,增加電網韌性同等重要。」陳美華說。
目前,台電已於2022年提出5645億的十年電網強韌計畫,總統賴清德更提出,要提前在2028年完成計畫。
邁向韌性電網2.0 綠能、儲能成要角
接下來,要同步推展的是「韌性電網2.0」四大重點,其中一大重點,即是透過綠能加儲能,分散供電邁向淨零轉型。陳美華表示,透過再生能源分散式供電,加上儲能既能消彌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的缺點。
其餘三大重點,包含電廠直供科學、工業園區,讓主要電網幹道留給民生使用。另外,增加配送節點,解決送電的瓶頸,並將配電所屋內化,減少鳥獸破壞。
衆崴能源總經理陳美華。圖/劉咸昌
蔡忠志:不只台灣,全球都在發展綠電
日益智能董事長蔡忠志表示,2024年全球低碳能源比例,已來到40%,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站比就達到8%,代表全球都有綠電需求,不只台灣。歐美品牌商為了達成RE100,也紛紛要求供應鏈提高綠電佔比。
蔡忠志指出,全球購買綠電已經超過46GW,潔淨能源的需求呈現指數性成長,沒有足夠的綠電憑證,很有可能被轉單。因此,必須提供符合RE100的綠電再生能源憑證、強化企業永續與競爭力、協助企業提高品牌價值、提升電力穩定性。
台灣天災造就最強硬實力
蔡忠志表示,台灣現有再生能源市場,多少面臨土地資源整合耗時、台電饋線須耗費較多時間,因此,包含日益智能在內,已有不少綠電業者向海外發展。因禍得福的是,台灣颱風、地震頻仍,反而讓廠商練就了一身好功夫。
蔡忠志指出,投入東南亞市場,與台灣環境相當不同,但也充滿商機。東南亞太陽能建置每度電成本,可能低於新台幣2元,有利於企業降低營運成本。
日益智能協助台商尤其是半導體、製造業,即便是到新國家,也譨迅速購買憑證、並增加實體綠電使用,成為企業低碳能源的夥伴。
日益智能董事長蔡忠志。圖/劉咸昌
更多今周刊文章
00878、0056、00919…簡單1指標進場,多賺50%!孫慶龍佛心公開「10檔高股息ETF」出現翻漲訊號
前主播驚見肝硬化前兆「肝臟粗粗像砂紙」!她每天喝「1飲品」,肝纖維化不見了,奇蹟逆轉「癌前體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