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重災區》匯損衝擊 工具機廠第2季本業獲利被吃掉 又面臨關稅困境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在今年第二季大幅升值,從33兌1美元大升值到6月底的29.902元兌1美元,累計光是第二季升幅超過10%,導致以出口為導向的工具機業者皆面臨匯損吃掉部分本業獲利的窘境,工具機族群第二季大致呈現持平或虧損,不敵匯損衝擊;僅有部分業者靠著業外處分利益,上半年勉強守住獲利。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先前向《信傳媒》表示,業界極為關切新台幣匯率的走勢,畢竟新台幣已從4月的33元大幅升值,但相對其他出口競爭國都沒有升值這麼多,對於台廠的競爭壓力是相當大。
Q1匯兌利益→Q2匯兌損失,工具機本業獲利被匯損吃掉
事實上,今年第一季上市櫃工具機族群普遍都有外幣兌換利益,但受到第二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使得工具機第二季單季通通面臨匯損。
攤開上市櫃工具機族群今年上半年的獲利概況,其中,東台(4526)儘管第二季匯損有1.77億元,不過因第二季認列高雄路科二廠處分案、挹注業外收益約11.55億元,使得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EPS)2.42元、累計上半年EPS為2.56元,成為工具機廠獲利王。
其次,上銀(2049)第二季外幣兌換損失約4.9億元,幾乎吃掉第二季本業營業利益的4.99億元,導致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EPS)降0.38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盈餘僅6.18億元,上半年EPS也降至1.75元。
工具機大廠程泰上半年每股虧損8.63元
另外,包括建德(6606)、榮田(7709)第一季分別都還有匯兌利益,但到了第二季分別認列匯損0.2、0.61億元,其中,榮田第二季本業利益0.39億元,但匯損0.61億元,導致第二季稅後虧損0.14億元、每股虧損0.36元;上半年稅後淨利0.17億元、每股盈餘0.44元。
同樣地,協易機(4533)第二季營業淨利已比去年同期轉虧為盈,但受到第二季匯損達2.13億元,使得第二季虧損超過1億元,上半年稅後虧損0.43億元、EPS虧損0.27元;另外,恩德(1528)也同樣在第二季本業小賺0.4億元,但受單季匯損1.68億元的衝擊,單季稅後盈餘1.27億元、每股虧損0.66元,累計上半年稅上半年稅後虧損1.16億元,每股虧損0.61元。
值得注意的是,程泰(1583)過去一向是工具機獲利王,但今年第二季本業虧損0.57億元,加上匯損達2.06億元導致第二季稅後虧損1.36億元,每股虧損1.24元;累計上半年稅後虧損9.52億元、每股虧損8.63元。
不僅新台幣升值引發匯損壓力,在工具機產業本業方面也面臨挑戰,因關稅不確定性導致客戶觀望、延緩下單,根據工具機公會統計,今年1~6月台灣工具機及關鍵零組件出口概況,其中,工具機出口總額10.12億美元,比年同期減少5.8%;工具機關鍵零組件出口總額約7.31億美元,也比去年同期減少2.1%。
客戶觀望、延緩下單,工具機銷美關稅立足點更加不公平
而在對等關稅議題上,由於原本台灣輸美的工具機稅率約2~5%、零組件約8%,如今台灣再疊加20%的輸美關稅後,台灣輸美工具機稅率大約升至22~25%、零組件則升至28%,相較於主要競爭國日本、南韓、德國的15%,已明顯高出許多,也與日韓競爭對手的關稅稅率差距拉大。
工具機公會指出,美國為台灣工具機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中國大陸,美國市場一年平均出口值近4億美元,主力機種包括綜合加工機、車床、鍛壓與沖壓工具機;過去台灣產品以高性價比與靈活交期受到美國市場青睞,但如今加徵20%關稅將重創價格優勢,特別對中階機型與中小業者衝擊更深,恐引發市場流失與轉單效應。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日前也坦言,台灣工具機產業對上關稅較低的日本、德國,競爭壓力更大,因此未來政府會聚焦協助企業需求,包括協助業者開拓非美市場以降低風險,例如印度、東南亞、歐洲,同時輔導業者雙軸轉型,並提供貸款補助、汰舊換新補助、加碼擴大內需等作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