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新加坡生三胎補40萬、台灣少子化卻無改善跡象...立委與專家齊呼「兒少專責單位」盡速成立

信傳媒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 陳稚華
少子化危機加劇,專家與立委呼籲政府加速成立兒少專責單位並改善育兒制度。(圖片來源/freepik)

少子化不再只是「人口議題」,更被視為牽動醫療、就業、國家未來競爭力的國安隱憂。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人口數為2,333萬7,936人,比去年同期減少7萬1,387人,與6月比較則減少8,805人。新生兒方面,繼今年4月、5月接連創下新低紀錄後,6月出生數8,968人,終止連3個月跌勢;今年上半年新生兒較去年同期減少8499人。

而2024年全年總出生數僅13.4萬人,比兔年(2023年)的13.5萬人和虎年(2022年)的13.8萬人更低。甚至以往在生育率上具有優勢的「龍年效應」也首次失靈,成為台灣歷史性紀錄的一年。

新加坡生第三胎補40萬,王育敏批台灣救少子化力道不夠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14日在立法院質詢時強調,國內新生兒人數連續8年負成長,2020年還超過16萬人,但2023年已經掉到13萬多人,台灣新生兒數恐跌破13萬,南韓已見止跌,但台灣無明顯改善,催促衛 福部儘速設立「兒少專責單位」。

提到少子化議題的解方,衛福部長邱泰源提出4大策略中,「提高婚育意願」和「六師聯誼」一事被外界批評。王育敏直指少子化問題持續惡化,更未看到日前衛福部承諾的兒少專責單位設立。對此邱泰源回應,盼能全力爭取年底設置兒少專責單位。

王育敏舉例,新加坡因應少子化政策相當有魄力,生育第3胎以上的家庭,最多提供新加坡幣1萬6000元補助金,約新台幣40萬元;韓國則有大規模住宅政策,對有子女的年輕夫妻提供大幅優惠。

「兒少專責單位到底有沒有要設立?」王育敏進一步詢問研議進度,邱泰源強調,衛福部對少子化議題非常重視,目前已進行組織盤整,牽涉到向人事總處爭取成立,期望在今年底前突破各項困難,推動更具體的對策。

專家示警:若制度缺乏彈性,年輕人再多補助也不生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北榮婦產科主治醫師黃貞瑜接受《信傳媒》時表示,「我個人是覺得育兒本身比助孕更需要撥資源,才會讓能生的願意生。」

黃貞瑜分析,生育力以年輕族群最為優勢,但育兒本身牽涉到的不只是金錢,還有陪伴,「花時間這件事如果會阻擋年輕人事業與專業能力上的衝刺,給再多錢也不見得會願意生。因此不光是撥多少錢,而是制度面要如何設計,譬如說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或整體運作上如何不受限於硬體空間,讓沒有後援的年輕父母可以自由運用時間跟托育資源搭配。」

不過黃貞瑜也表示,細節面還需要更多討論,「不是只有專家會議,而是真的瞭解育兒端的需求,做出有感的架構改變。」

專家提醒在設計制度上,還要考量例如工作地點不受限於硬體空間,讓沒有後援的年輕父母可以自由運用時間跟托育資源搭配。(圖片來源/freepik)

台灣每年墮胎數逾活產數,專家籲政府出手挽救新生兒

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秘書長林朝興接受《信傳媒》訪問時指出,台灣每年人工流產人數居高不下,根據「台灣兒童心臟學之父」呂鴻基教授推估,每年因墮胎失去的新生兒數量高達30-50萬,遠超活產新生兒數。而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2011年人工流產人次加上RU486(口服墮胎藥)藥物使用量合計約23萬次,婦產科醫師陳志堯進一步推算,實際數字應超過30萬,約為全球平均的6-9倍。

林朝興強調,台灣應建立非預期懷孕婦女人工流產諮商輔導機制,包括:

1. 政府應積極鼓勵及補助有需要的非預期懷孕婦女接受諮商輔導

專業的諮商輔導對面臨是否進行人工流產掙扎的非預期懷孕婦女在決策上扮演關鍵角色。針對提供此項服務的民間團體、醫療院所及執行人員應有獎勵辦法,以鼓勵其能積極推動此創新的服務。

2. 成立懷孕婦女生產基金

建議從行政院「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經費預算中,提撥部分經費成立「懷孕婦女生產基金」,提供特別補助或是一定金額的無息貸款給在財務上遭遇困難的孕婦(不限非預期懷孕者)來提供申請。

3. 建立人工流產的通報機制

為了能掌握實際的人工流產人數,建議應在考量個資保護下,建立人工流產的通報機制,如德國、英國及新加坡等國家均有類似通報機制。

全國婦兒團體聯盟、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國教行動聯盟上個月邀集專家學者共同舉辦論壇,向政府呼籲「兒童最佳利益」應成為政策推動的主要核心,並呼籲成立兒少家庭部。

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榮譽理事長呂鴻基表示,聯盟訴求行政院跨部會整合兒少、家庭業務長達7、8年,曾與賴清德總統、衛福部高層等多次溝通,並埋怨設兒少家庭部之路十分艱鉅。面對兒童最佳利益,立委及民團期望政府將兒少權益作為施政重點,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安全、有希望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年輕世代敢婚敢生。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愛痠痛貼布1次貼逾6片竟解黑便休克 部桃:這成分影響胃腸道

聯合新聞網
02

李遠哲夫人胰臟癌逝 癌王女病患倍數增加!這群人吃「這菜」可降6成風險

健康2.0
03

28歲女腎臟如80歲!沒糖尿病、高血壓 醫揪「約會前1動作」惹禍

三立新聞網
04

無症狀順便檢查!28歲男驚罹大腸癌 醫籲「有3症狀」快就診

TVBS
05

影帝妻大腸癌第3期 割10幾顆淋巴結!生病都拖延就醫,年初肺炎險死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2

Anthony Liang
又不開放代理孕母😉
2小時前
nensei
裝睡的人叫不醒
2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蕁麻疹讓你夏天又熱又癢睡不著?名醫黃耀立教止癢治療法+避免急性休克

Heho健康

魚油濃度不是重點!營養師:挑選魚油要看「這個」指標

健康醫療網

處女膜正名為「陰道前膜」,衛福部將討論修復術存廢

Heho健康

沒甜味 ≠ 沒加糖! 營養師揭4大「隱藏澱粉炸彈」,無糖˙飲料竟也出事

潮健康

1家5口竟3人罹癌!她罹癌後,經歷癌症的兩個癌症子女鼓勵:這是必然的過程,熬過就是了!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太極拳助延年益壽,輔助改善肺癌病況

常春月刊

中年「罹憂鬱症」恐增晚年失智風險!維持心理健康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前議員劉育豪肝癌病逝 醫:4徵兆日常自測

民視新聞網

醫師揭「評估植髮6指標」錯過黃金期恐只能動手術

商傳媒

AI 研發兩種新抗生素,為超級細菌危機帶來解方

科技新報

56歲保全喪失方向感、情緒不穩 竟是罹「年輕型失智症」 

健康醫療網

跌倒竟骨裂!足踝扭傷與骨裂初期症狀相似 醫提醒警訊

NOW健康

健檢發現救回一命!26歲女心臟近乎衰竭 服藥10個月已痊癒

風傳媒

「AI精神病」是真的?長時間互動聊天恐深陷妄想 精神醫:警惕AI過度諂媚

中華日報

快樂不起來不是脾氣差?男性更年期+情緒麻痺 可能才是讓你苦的原因

中華日報

觀念完全錯了!運動後拉筋反致傷?研究:無助減緩痠痛

中天電視台

高血壓導管治療成治療選項之一!醫:探討與心血管風險及醫療成本的關聯

中華日報

醫起看/脂肪肝沒藥可直接治療 營養師揭養肝8招

EBC 東森新聞

愛喝1健康飲品慘了!中風機率飆2倍 研究曝「女性更危險」

TVBS

瘦瘦筆致膠原蛋白流失!最新研究:恐加速臉部老化

中天電視台

屏東榮總龍泉分院「松鶴住宿長照機構」揭牌啟用

中華日報

北榮桃園分院打造預立醫療決定指引手冊 榮獲安寧護理創新活動學術基石獎

中華日報

吃即食雞胸肉要小心!專家曝「保存關鍵」:錯了恐中毒 加熱後更安全

常春月刊

「高血糖」像把血管泡王水裡! 3危險習慣恐害動脈硬化

中天電視台

服用「這5類藥物」恐增中暑機率!專家示警 降血壓藥、抗過敏藥入列

常春月刊

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有「熊貓眼」?小心可能罹患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

華人健康網

改善脂肪肝必喝「這3款茶飲」!中醫師大推 健脾化濕、降脂消腫一次到位

常春月刊

「物理性vs化學性」防曬哪個好?專家給答案 多數人都塗太少

常春月刊

減脂界最強聯名!Cofit x 迪卡儂「燃脂月」 52折開搶

商傳媒

媽咪坐月子能吃甜點嗎?營養師打造幸福月子配方,健康甜點療癒心靈

華人健康網

擠痘痘小心「死亡三角區」!她4小時臉腫到送醫 醫:快死了

每日健康

雲嘉南中醫師齊聚大林 精進臨床診療專業

TCnews 慈善新聞網

拔牙、洗牙也會用到「牛奶針」? 「舒眠麻醉」需精準控制,麻醉醫師角色不可或缺

每日健康

腎友注意!高血磷恐增心血管風險 醫:服用鈣片有眉角

中天電視台

肝臟移植,是同時解決慢性肝病與肝癌的一石二鳥之計

科技新報

腦動脈瘤隨時可能爆炸!蛛網膜下腔出血症狀如「煙花爆炸」 這些人要定期檢查

每日健康

幽門桿菌「不速之客」!抗生素、胃藥是強大後盾 醫揭1飲品恐影響療效

每日健康

癌友生育有望!114年起癌友生育保存補助最高7萬元,首年估600位癌友受惠

華人健康網

提早退休恐衰弱!這些人退後健康急速下滑 公務員反而穩定

每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