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夫人胰臟癌逝 癌王女病患倍數增加!這群人吃「這菜」可降6成風險
中研院前院長、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的夫人吳錦麗,日前因罹患胰臟癌辭世,享壽90歲,消息震驚各界。根悉,吳女士一年半前確診胰臟癌,雖然在醫院和家人的細心照護下,但最終仍不敵病魔,於7/12去世。依其遺願不舉辦追思會,已於8/3火化羽化成仙。
吳錦麗女士是李院長的小學同學,個性端莊嫻淑。1962年,她陪伴李遠哲赴美攻讀博士學位。1986年,當李遠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吳女士在背後默默支持。她教養二子一女以群、以欣、以旋,1994年又在李遠哲返國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當他最強後盾。
據傳李遠哲原可能以前總統蔡英文副手參加競選,但因夫人希望遠離政治紛擾而未成真,可見她對李院長的影響力及夫妻情深。
而這起令人遺憾的消息,再度喚起社會對「癌王」胰臟癌的高度警覺。近年來名人罹癌的案例屢見不鮮,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資深名嘴劉駿耀、《第六感生死戀》男主角派屈克·史威茲與男高音帕華洛帝等,皆因胰臟癌快速奪命。台灣胰臟癌發生率快速上升,女性病患更增加一倍,這個致命癌症可能預防嗎?
胰臟癌為何難纏?發現即晚期、5年存活率低於5%
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室主任、營養學博士林旻樺指出,胰臟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腹痛、體重驟降等症狀出現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根據統計,其5年存活率不到5%,是所有癌症中最難治療的一種。
已知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年齡超過60歲、吸菸、酗酒、慢性胰臟炎、糖尿病、肥胖、家族病史,以及長期攝取加工肉品與高脂飲食等。這些因素大多與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預防胰臟癌的飲食關鍵:「吃對,比什麼都重要」
雖然胰臟癌成因複雜,林旻樺說,但飲食調整與良好生活習慣是目前最可行的預防方式。林旻樺表示,研究發現,採取低脂肪、低醣飲食,多選擇食用魚類(非油炸)或家禽如雞肉、鵝肉。
避免攝取高溫烹調的紅肉,例如燒烤、油炸的豬肉和牛肉,再搭配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運動、控制體重,以及不吸菸、不過量飲酒,都可能有助於預防胰臟癌的發生。
天然食材富含抗癌植化素
林旻樺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某些食物可能具有預防癌症的特性。水果、蔬菜、全穀物等天然食材,含有大量的植物化學物質和生物活性化合物,如類胡蘿蔔素、酚類、生物鹼、含氮化合物和有機硫化合物等,可以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和癌症。
她引述病例對照研究的證據指出,多食用全穀物和高纖維食物,可以降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有多項研究的統合分析也證實,全穀物攝取量與胰臟癌呈現負相關。
林旻樺說,一項關於地中海飲食與癌症風險的研究發現,全穀物對包括胰臟癌在內的多種癌症具有保護作用,而精製穀物則與風險無關。增加食用強化葉酸的全穀物,可能還能提供進一步的保護效果。
十字花科降胰臟癌 生吃降15%、熟吃降8%,吃多風險降59%
流行病學研究還顯示,多攝取柑橘類水果、甜瓜、漿果等,與胰臟癌的風險呈現反比關係。林旻樺解釋,柑橘類水果富含橙皮苷、蘆丁、地奧司明等黃酮類化合物,以及β-胡蘿蔔素、葉黃素等類胡蘿蔔素,這些化合物都可能降低罹癌風險。此外,檸檬苦素、諾米林等柑橘類檸檬苦素化合物也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特性。
至於蔬菜部分,林旻樺強調,十字花科蔬菜的攝取量與胰臟癌發生率之間存在顯著的劑量依賴性負相關。研究顯示,每多吃1份生的十字花科蔬菜,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就降低15%;多吃1份煮熟的十字花科蔬菜,罹癌機率也能降低8%。值得注意的是,生的十字花科蔬菜與胰臟癌的負相關性比煮熟的更強,大量攝取生的十字花科蔬菜的戒菸者,其罹患胰臟癌的機率甚至可降低59%。
預防胰臟癌的飲食建議
林旻樺指出,雖然飲食無法完全治癒癌症,但它是我們每日可以主動選擇的預防行動。她提出三大方向來遠離胰臟癌:
一、全穀類與高纖維飲食:腸道清道夫
研究顯示,每日攝取全穀類與高纖食物,可顯著降低胰臟癌風險。地中海飲食模型中,全穀取代精製澱粉的效果尤其明顯。
推薦食材: 糙米、藜麥、燕麥、地瓜、南瓜、全麥麵包。
功效說明: 高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協助排除致癌物質,減少毒素累積。
二、攝取多種蔬果,柑橘類成抗癌亮點
柑橘類水果富含黃酮素,包括橙皮苷、蘆丁、地奧司明,具強效抗氧化力,能減少自由基造成的DNA損傷。
推薦食材: 橘子、葡萄柚、檸檬、柚子、莓果、甜瓜、花椰菜、高麗菜等。
功效說明: 抗氧化、抗發炎、提升細胞修復能力,有助降低癌症風險。
三、補充維生素與Omega-3:從細胞根本防癌
林旻樺特別提到三大關鍵營養素可幫助預防胰臟癌:
維生素B6與葉酸:有助DNA穩定,降低罹癌風險達69%。
來源:紅豆、深綠蔬菜、雞肉、蟹肉、甜椒
維生素D3: 抗發炎、抗氧化、促進免疫功能。
來源:日曬、牛奶、香菇、深海魚、蛋黃。
Omega-3脂肪酸: 抑制慢性發炎、細胞突變。
來源:鮭魚、鯖魚、亞麻籽、核桃、海藻。
此外還需要戒菸戒酒,養成規律飲食習慣,減少加工肉品和紅肉攝取,維持健康體重與適度運動。
她指出,過多的糖份會使胰臟過度分泌胰島素,增加負擔,長期下來可能引發慢性炎症與癌症風險。因此,應減少白米、白麵包、甜點、含糖飲料及油炸食品的攝取,改採複合碳水化合物與多蛋白質的飲食。
此外,足量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健康及毒素排除,各類蔬果中的植化素能清除自由基,抑制癌細胞增生。建議成人男性每日攝取6份蔬菜和3份水果。
林旻樺提醒,酒精會增加胰臟細胞的氧化壓力與炎症反應,飲用烈酒的風險更高。尼古丁也會影響胰臟功能。因此,戒除菸酒是預防胰臟癌的重要關鍵。
她建議民眾養成規律的進食習慣,固定用餐時間,避免長時間空腹,也不要吃太多大餐,以減輕胰臟的消化負擔。加工肉品含有致癌物且高飽和脂肪,紅肉在消化過程中也會增加胰臟負擔,應盡量限制攝取。
最後,維持健康體重與適度運動,可降低肥胖與胰臟癌的高度相關風險,促進胰臟健康與整體免疫力,有效預防胰臟癌的發生。
胰臟癌高風險族群有哪些?你是否也上榜?
醫學研究雖尚未完全釐清胰臟癌的病因,但已掌握多項風險因素,當中許多與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以下為目前已知的高風險群:
- 年齡偏高:60歲以上為好發族群
- 吸菸者:風險增加2~3倍
- 長期酗酒:易導致慢性胰臟炎,增加癌變風險
- 糖尿病與肥胖者:代謝異常與胰臟癌相關性高
- 家族病史:如BRCA1、BRCA2基因突變者
- 高脂、低纖維飲食者
- 長期接觸毒物:如石化業工作者、化學品暴露者
其中,飲食與生活型態被視為最具可控性的因素。因此「吃對、活對」,成為預防胰臟癌的重要策略。面對這個「癌中之王」,除了注意飲食、生活習慣之外,定期健檢、早期發現也是至關重要的預防之道。
◎ 圖片來源/TVBS資料照
◎ 諮詢專家/林旻樺營養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