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以為在喝熱水!醫示警「這種水」會心梗、不孕
你真的喝對水了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近日提醒,夏季高溫下若將塑膠瓶裝水長時間曝曬,可能加速釋放雙酚A(BPA)及其他化學物質,長期接觸這些物質,可能降低男性精子品質,並干擾女性排卵。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許多人中午在烈日下買了一瓶礦泉水,喝幾口後就放在車內,回來一看,瓶子外冒水珠,裡面的水像泡溫泉一樣熱,接著,不少人都認為:「不就熱水嗎?沒差吧?」但其實這一口下去,可能已經在「喝塑膠」。
黃軒在「黃軒的閱讀筆記」中解釋,塑膠瓶(PET或聚碳酸酯)在高溫下,分子結構會鬆動甚至斷裂,雙酚A(BPA)就會釋放到水中。黃軒也引用哈佛一項人體實驗,77名哈佛大學生進行介入實驗,先進行一週「洗脫期」使用不鏽鋼水瓶,再換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瓶飲用冷飲一週。實驗結果顯示,尿液中BPA幾何平均值從1.2 μg/g creatinine升至2.0 μg/g creatinine,增幅高達69%(p < 0.0001),證明聚碳酸酯瓶會明顯提升人體BPA濃度。
黃軒警告,BPA屬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or),長期接觸可能降低男性精子品質、干擾女性排卵;增加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提高高血壓、冠心病機率;孕婦則可能影響胎兒腦部與行為發展。
對此,黃軒提供四個夏天防「喝塑膠」的小撇步,不要把瓶裝水留在車內,因車內溫度可飆破60°C;使用玻璃或不鏽鋼水瓶,耐高溫且可重複使用;認明「BPA-Free」標示的水瓶;不要重複使用一次性寶特瓶裝熱水。
最後,黃軒提醒,避免在高溫環境下存放瓶裝水,改用耐高溫、安全材質的水瓶,是簡單卻有效的自我保護方法,守住每一口水的安全,就是守住健康的第一步。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