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肝臟移植,是同時解決慢性肝病與肝癌的一石二鳥之計

科技新報

更新於 19小時前 • 發布於 1小時前

肝癌是最難治癒癌症之一,尤其腫瘤已擴散或肝功能受損時,治療效果更有限。近期《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最新綜述文章指出,肝臟移植逐漸成為治療肝癌的關鍵武器,不僅對原發性肝癌如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具高度療效,也對其他類肝癌有潛力,更可能徹底改變某些患者的命運。

肝癌患者常伴隨肝硬化或其他慢性肝病,導致純以手術切除腫瘤效果有限。患者若有機會接受肝臟移植,不僅擺脫腫瘤威脅,還能同時獲得較健康的肝臟。這種「腫瘤與肝病一併處理」策略,使肝臟移植成為對中晚期肝癌特別有利的選項。

許多研究證實,篩選後適合移植的患者接受新肝臟後,長期存活率極佳。患者只要腫瘤數量與大小為一定範圍,五年存活率可達七成多,其他治療方式幾乎難匹敵,這使肝臟移植逐漸從少數病患的選擇,逐步發展為更可行的癌症治療策略。

起初,肝臟移植僅治療肝細胞癌,但臨床經驗累積與技術進步,逐步擴展至其他肝癌類型。如肝門區膽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因靠近肝臟主要血管和膽管交會處,手術切除難度非常高,若搭配化療與放療,肝臟移植後許多病患都有相當長存活期。

不僅如此,某些低風險肝內膽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患者,也開始嘗試移植。甚至大腸癌轉移的肝癌,若沒有其他部位轉移且化療效果好,肝臟移植亦可能延長患者生命。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s)若主要集中肝臟,也有移植肝臟改善病情的病例。

器官來源不足,如何突破瓶頸?

當然肝臟來源有限,肝臟移植無法廣泛用於所有適合患者,「等不到肝」是臨床最大難題。為突破這項限制,醫療界積極拓展器官來源技術。除了健康家屬捐贈部分肝臟活體移植,年長者或死亡捐贈者等,只要嚴格評估後,也能成為安全肝臟來源。

機械灌流技術(machine perfusion)則為肝臟保存新突破。相較傳統低溫靜置僅能保存肝臟約 12 小時,機械灌流可模擬血液流動生理環境,不僅有效延長器官保存時間至數天,更有助維持整體器官功能完整,提升移植成功率。此外,部分國家亦積極設計制度,提升弱勢族群可及性,包括保險補助與登錄優先等,期望肝臟移植不再是少數群體特權,而是更公平的醫療資源。

輔助療法搭配肝臟移植,打造個人化肝癌治療

某些無法立即接受移植的病人,醫師會嘗試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先穩住病情、縮小腫瘤,為將來移植創造有利條件。世界知名醫療機構梅奧診所(Mayo Clinic)肝臟移植療程便是經典案例,肝門區膽管癌患者先化療與放療後再接受移植,五年生存率可達六成以上,遠高於傳統手術切除。這種「先控制、再根治」策略逐漸成為癌症治療的新典範。

如今,肝臟移植逐步成為長期控制與可能治癒肝癌的主流方案,這不僅技術進步,也來自觀念改變。若能結合精準篩選、跨領域合作與資源公平分配,肝臟移植將不只是延續生命的選擇,更可能成為癌症治療史的轉捩點。

(首圖來源:Pixabay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李遠哲夫人胰臟癌逝 癌王女病患倍數增加!這群人吃「這菜」可降6成風險

健康2.0
02

醫起看/13歲少女腳痛竟是罹癌!醫示警4症狀快就醫

EBC 東森新聞
03

吃5天垃圾食物就改變大腦 醫:快樂感下降、自制力變差

壹蘋新聞網
04

無症狀順便檢查!28歲男驚罹大腸癌 醫籲「有3症狀」快就診

TVBS
05

沒有症狀!28歲男一查就是大腸癌 醫喊:快做1事防悲劇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AI 研發兩種新抗生素,為超級細菌危機帶來解方

科技新報

56歲保全喪失方向感、情緒不穩 竟是罹「年輕型失智症」 

健康醫療網

跌倒竟骨裂!足踝扭傷與骨裂初期症狀相似 醫提醒警訊

NOW健康

「AI精神病」是真的?長時間互動聊天恐深陷妄想 精神醫:警惕AI過度諂媚

中華日報

快樂不起來不是脾氣差?男性更年期+情緒麻痺 可能才是讓你苦的原因

中華日報

高血壓導管治療成治療選項之一!醫:探討與心血管風險及醫療成本的關聯

中華日報

愛喝1健康飲品慘了!中風機率飆2倍 研究曝「女性更危險」

TVBS

屏東榮總龍泉分院「松鶴住宿長照機構」揭牌啟用

中華日報

北榮桃園分院打造預立醫療決定指引手冊 榮獲安寧護理創新活動學術基石獎

中華日報

吃即食雞胸肉要小心!專家曝「保存關鍵」:錯了恐中毒 加熱後更安全

常春月刊

「高血糖」像把血管泡王水裡! 3危險習慣恐害動脈硬化

中天電視台

服用「這5類藥物」恐增中暑機率!專家示警 降血壓藥、抗過敏藥入列

常春月刊

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有「熊貓眼」?小心可能罹患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

華人健康網

改善脂肪肝必喝「這3款茶飲」!中醫師大推 健脾化濕、降脂消腫一次到位

常春月刊

「物理性vs化學性」防曬哪個好?專家給答案 多數人都塗太少

常春月刊

減脂界最強聯名!Cofit x 迪卡儂「燃脂月」 52折開搶

商傳媒

媽咪坐月子能吃甜點嗎?營養師打造幸福月子配方,健康甜點療癒心靈

華人健康網

雲嘉南中醫師齊聚大林 精進臨床診療專業

TCnews 慈善新聞網

腎友注意!高血磷恐增心血管風險 醫:服用鈣片有眉角

中天電視台

癌友生育有望!114年起癌友生育保存補助最高7萬元,首年估600位癌友受惠

華人健康網

提早退休恐衰弱!這些人退後健康急速下滑 公務員反而穩定

每日健康

新港首座公立住宿長照機構動土 預計2年後啟用

中華日報

癌症治療等於生育夢碎? 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守住生機

NOW健康

做錯鬧出人命!醫揭「戴套4大地雷」:放皮夾、用兩層破更快

TVBS

一直打噴嚏卻不是過敏?你可能罹患血管運動型鼻炎!一表看懂兩者差異

華人健康網

網路偏方真真假假?灰指甲治療的最好辦法

有醫靠

垃圾食物不只肥!營養師揭「錯過正餐」壞習慣:直接損害專注力與記憶力

每日健康

甲狀腺亢進恐致心臟肥大!26歲女險心衰竭健檢救了一命

中天電視台

突然變胖還不想吃肉「肝癌已找上你」 醫:快做4檢查

TVBS

鼻過敏患者天生鼻神經敏感 夏天進出冷氣房鼻過敏加劇

NOW健康

急迫性尿失禁影響生活? 肉毒桿菌治療可望改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

不再女生限定!9月「國中男生」開打公費HPV疫苗:醫估●●萬人受惠

優活健康網

不只痔瘡!上廁所滑手機2風險曝 醫示警:男性恐難「舉起來」

TVBS

抽菸10年、作息亂!28歲男胸痛 心肌梗塞裝支架保命

中天電視台

醫起看/龍眼盛產別爆吃!營養師揭「單日食用顆數」 2族群要注意

EBC 東森新聞

醫起看/30歲男拿命健身「半個月」 小便慘變醬油色

EBC 東森新聞

為什麼你擦的保養品要通過微生物檢測?因為它可能藏有看不見的污染危機

潮健康

垃圾食物吃5天就會成癮! 快樂感下降、出現戒斷症狀

台視

6旬婦長期用痠痛貼布、止痛藥 竟胃出血、解黑便

自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