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痔瘡!上廁所滑手機2風險曝 醫示警:男性恐難「舉起來」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許多人養成在廁所滑手機的習慣,特別是男性族群更容易在馬桶上消磨大量時間。然而,醫學研究顯示,這種看似無害的習慣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健康風險,不僅可能導致痔瘡,還可能影響勃起功能及排尿問題。
泌尿科醫師黃冠鈞在臉書發文表示,雖然不願剝奪廣大男性的「福利」,但為了健康著想,仍須提醒民眾注意。他表示,在馬桶上久坐時,骨盆底承受最大壓力,因馬桶呈中空狀態,支撐點僅在大腿處,導致骨盆壓力上升,此外長期久坐除了容易引發痔瘡,還可能影響勃起功能及排尿功能,建議民眾不要躲在廁所滑手機。
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柏賢引述美國消化疾病週發表的研究指出,Beth Israel Deaconess醫學中心的Pasricha醫師團隊調查125名接受大腸鏡篩檢的成年人,發現約66%的人會在如廁時使用智慧型手機,其中超過半數幾乎每次如廁都會滑手機。
研究顯示,喜歡滑手機如廁的族群,罹患痔瘡的風險比不滑手機者高出46%,即使校正年齡、性別、體重指數、運動量與膳食纖維攝取等因素,這項差異仍具統計顯著性,他建議民眾如廁時應專心,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最好能在5分鐘內完成,切勿超過10分鐘。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56歲保全喪失方向感、情緒不穩 竟是罹「年輕型失智症」
健康醫療網
「AI精神病」是真的?長時間互動聊天恐深陷妄想 精神醫:警惕AI過度諂媚
中華日報
快樂不起來不是脾氣差?男性更年期+情緒麻痺 可能才是讓你苦的原因
中華日報
高血壓導管治療成治療選項之一!醫:探討與心血管風險及醫療成本的關聯
中華日報
愛喝1健康飲品慘了!中風機率飆2倍 研究曝「女性更危險」
TVBS
屏東榮總龍泉分院「松鶴住宿長照機構」揭牌啟用
中華日報
北榮桃園分院打造預立醫療決定指引手冊 榮獲安寧護理創新活動學術基石獎
中華日報
吃即食雞胸肉要小心!專家曝「保存關鍵」:錯了恐中毒 加熱後更安全
常春月刊
「高血糖」像把血管泡王水裡! 3危險習慣恐害動脈硬化
中天電視台
服用「這5類藥物」恐增中暑機率!專家示警 降血壓藥、抗過敏藥入列
常春月刊
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有「熊貓眼」?小心可能罹患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
華人健康網
改善脂肪肝必喝「這3款茶飲」!中醫師大推 健脾化濕、降脂消腫一次到位
常春月刊
「物理性vs化學性」防曬哪個好?專家給答案 多數人都塗太少
常春月刊
減脂界最強聯名!Cofit x 迪卡儂「燃脂月」 52折開搶
商傳媒
媽咪坐月子能吃甜點嗎?營養師打造幸福月子配方,健康甜點療癒心靈
華人健康網
雲嘉南中醫師齊聚大林 精進臨床診療專業
TCnews 慈善新聞網
腎友注意!高血磷恐增心血管風險 醫:服用鈣片有眉角
中天電視台
肝臟移植,是同時解決慢性肝病與肝癌的一石二鳥之計
科技新報
癌友生育有望!114年起癌友生育保存補助最高7萬元,首年估600位癌友受惠
華人健康網
提早退休恐衰弱!這些人退後健康急速下滑 公務員反而穩定
每日健康
新港首座公立住宿長照機構動土 預計2年後啟用
中華日報
癌症治療等於生育夢碎? 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守住生機
NOW健康
做錯鬧出人命!醫揭「戴套4大地雷」:放皮夾、用兩層破更快
TVBS
一直打噴嚏卻不是過敏?你可能罹患血管運動型鼻炎!一表看懂兩者差異
華人健康網
網路偏方真真假假?灰指甲治療的最好辦法
有醫靠
垃圾食物不只肥!營養師揭「錯過正餐」壞習慣:直接損害專注力與記憶力
每日健康
甲狀腺亢進恐致心臟肥大!26歲女險心衰竭健檢救了一命
中天電視台
突然變胖還不想吃肉「肝癌已找上你」 醫:快做4檢查
TVBS
鼻過敏患者天生鼻神經敏感 夏天進出冷氣房鼻過敏加劇
NOW健康
急迫性尿失禁影響生活? 肉毒桿菌治療可望改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
不再女生限定!9月「國中男生」開打公費HPV疫苗:醫估●●萬人受惠
優活健康網
抽菸10年、作息亂!28歲男胸痛 心肌梗塞裝支架保命
中天電視台
醫起看/龍眼盛產別爆吃!營養師揭「單日食用顆數」 2族群要注意
EBC 東森新聞
醫起看/30歲男拿命健身「半個月」 小便慘變醬油色
EBC 東森新聞
為什麼你擦的保養品要通過微生物檢測?因為它可能藏有看不見的污染危機
潮健康
垃圾食物吃5天就會成癮! 快樂感下降、出現戒斷症狀
台視
6旬婦長期用痠痛貼布、止痛藥 竟胃出血、解黑便
自由電子報
怕再也見不到老婆!28歲男熬夜打電玩胸痛搏命騎單車10分鐘求生
聯合新聞網
痛得要命!醫:3大慢性病患罹「這疾病」風險高2倍 嚴重恐中風、腎衰竭
三立新聞網
留言 0